聚类算法分析——Kmeans算法

本文深入探讨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图像分割领域的应用。通过对算法核心步骤的解析,揭示了如何通过最小化特定目标函数来实现数据点的有效聚类。着重介绍了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初始化聚类中心的方法及其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同时,文章指出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像素值的多维性和复杂性,K-means算法的效果可能受到限制,因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算法在图像分割任务上的表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初始随机给定K个簇中心,按照最邻近原则把待分类样本点分到各个簇。然后通过计算各个簇中数据点的平均值,更新簇中心,迭代至满足收敛条件。
Kmeans的目标函数:(这里以欧式距离作为衡量近邻标准进行分析)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N是数据数目,C是划分簇的数目,rc 是一个0 1变量,当数据点xn被归类到c簇时为1,否则为0。
Kmeans 算法就是最小化这个目标函数,可采取迭代的方法:先固定uc,选择最优的簇,即将数据归类到离它最近的中心;下一步固定簇,选取最优的uc。这里可通过M对uc求导求得最优值,如步骤(2)公式所示,也就是对应簇中数据的平均值。
kmeans算法可分为两步骤进行:
(1) 根据C个簇的uc将每个数据点归类到离它最近的簇;

这里写图片描述

(2) 计算每个簇新的中心点。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不断迭代这两个步骤,直至每个簇的中心不再变化或者变化很小。

*备注:*uc的初始化问题。Matlab默认的是随机从样本中抽取C个数据点,并另外提供了三种方法,包括均匀抽取;抽取10%的子样本先使用聚类进行uc估计;构建C*P矩阵(P指样本数据的维度)。

(最近在研究图像分割,今天把Kmeans翻出来,实现的效果不是很好,基于像素值考虑的东西可能不全面,还在继续探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