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场真相:“中间层的消逝”
前些日子,有位老友在聚会时向我大倒苦水,说他所在企业近来又开启大规模人员调整,搞得众人惶恐不安。
他讲道:“你晓得吗?我们公司如今的工号,一眼就能分辨出谁是‘老资历’、谁是‘新面孔’。老员工的工号皆是前些年的,新员工的工号全是近两三年的。而最让人无奈的是,中间那拨人 —— 全!没!了!”
着实令人心酸,可这就是现实! 在职场中,存在一种现象叫 “中间层的隐退”。
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能拼搏、能吃苦,充满活力,薪酬要求不高,颇得领导赏识。
而那些老员工呢,工号靠前、经验丰富,或许是公司的创业元老,公司轻易不会对他们下手。
剩下的,便是被裁掉的 “中间层”—— 工作了四五年,薪酬涨了上去,资历却不够深厚,性价比偏低,最易成为替罪羊,最容易被精简优化。
这种情形多常见啊!瞧瞧各类裁员公示,十有八九都是工作了五到十年的人员。
为何会如此?因为他们的性价比已不及新人,却又缺乏老员工那种 “历史沉淀价值”。裁掉他们,既能削减开支,又能于内部腾出空位给新人。
职场便是这般,无情又真切。你以为自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实则在老板眼中,你不过是一颗随时能被替换的螺丝钉。
可怕的是,此现象并非某家企业所独有,而是整个行业的写照。
二、华为工号背后:职场策略的映射
近日,听闻一位华为员工爆料:
华为的工号要么是较早的数字,代表着他们在华为奋斗了多年;要么就是较后的数字,属于近几年新加入的员工。
工号靠前的,基本是那些与华为一同披荆斩棘的功臣;工号靠后的,是这两三年新吸纳的年轻血液。
然而中间部分呢?那些处于中间工号段的员工去了哪里?答案不言而喻 —— 被裁汰了。
仔细琢磨一下,这般操作是不是极为典型?华为这般的行业巨头,老员工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裁掉他们,可能引发舆论风波;新人是企业未来的潜力股,裁掉他们,招聘成本颇高。
所以,最佳方案便是裁撤中间那批人。这一系列举措,精准且果断。
诚然,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状况,而是整个职场的大走向。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走这条道路 —— 优化中间层,留存老员工,接纳新人。
那么中间层为何最易被淘汰?因为他们缺乏 “不可替代性”。
在职场里,老员工之所以能够留存,并非因其能力超凡,而是因为他们 “有价值”。
这种 “价值” 并非单纯指他们能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而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具备一种 “精神象征意义”。
众多企业会借老员工来突显自身的稳定性和文化传承,甚至有些老员工早已不从事具体工作,但只要他们不主动请辞,公司通常不会轻易辞退他们。
而新人呢?说白了就是用来充当 “先锋队” 的。年轻有朝气、薪酬成本低、能熬夜奋战、能承受高强度工作,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对公司没有过多的 “历史负担”。
所以,新人有时反倒比老员工更受青睐。 那么中间层呢?他们的尴尬之处在于,年龄渐长,薪酬却已升高;资历尚浅,能力也未达卓越之境。如此一来,他们便成为 “最易被替代” 的群体。
再想想那些被裁掉的中间层员工,他们或许曾是最为拼搏、最为努力的一群人。
可如今呢?他们沦为公司最为棘手的 “性价比低谷”。这怎能不让人痛心?
三、职场生存之道:让自己 “更值钱”
职场的游戏规则从来都不公平。你可以选择去顺应它,也可以选择去改变自身,但千万别幼稚地认为,你能够改变规则本身。
在这个残酷的职场中,务必牢记一句话:唯有让自己 “有价值”,才能真正 “立足”。
我们不能单纯依赖公司的仁慈或者运气来保住自己的饭碗。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自己的职业视野,增强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还是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要努力做到出类拔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职场环境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被轻易淘汰,书写属于自己的职场辉煌篇章。
对此,你怎么看?
PS: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新的启发,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在看”、“点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