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
冒泡排序的基础版和进阶版(主要参考http://blog.youkuaiyun.com/morewindows/article/details/6657829,也有自己玩的东西)进一步的优化。如果有100个数的数组,仅前面10个无序,后面90个都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面10个数字,那么在第一趟遍历后,最后发生交换的位置必定小于10,且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必定已经有序了,记录下这位置,第二次只要从数组头部遍历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
由于冒泡排序简洁的特点,它通常被用来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入门的学生介绍算法的概念。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基础版
for(int i=0;i<n-1;i++) for(int m=0;m<n-1-i;m++) if(num[m]>num[m+1]) { tmp=num[m]; num[m]=num[m+1]; num[m+1]=tmp; }加标志版.如果这一趟发生了交换,则为true,否则为false。明显如果有一趟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排序已经完成。
//冒泡排序2 void BubbleSort2(int a[], int n) { int j; bool flag; flag = true; while (flag) { flag = false; for (j = 1; j < n;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true; } n--; } }其中swap可以玩,有多种方法:
void swap(int &a, int &b) { //方法一: int tmp = 0; tmp = b; b = a; a = tmp; //方法二: a = a+b; b = a-b; a = a -b; //方法三: a ^= b ^= a ^= b; //方法四: a = a+b-(b=a); //这时候换了四次,跟没换一样 }
进一步的优化。如果有100个数的数组,仅前面10个无序,后面90个都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面10个数字,那么在第一趟遍历后,最后发生交换的位置必定小于10,且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必定已经有序了,记录下这位置,第二次只要从数组头部遍历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
//冒泡排序3 void BubbleSort3(int a[], int n) { int j, k; while (n > 0) { k = n; n=0;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n = j; } } }
插入排序
设数组为a[0…n-1]。
1. 初始时,a[0]自成1个有序区,无序区为a[1..n-1]。令i=1
2. 将a[i]并入当前的有序区a[0…i-1]中形成a[0…i]的有序区间。
3. i++并重复第二步直到i==n-1。排序完成。
void sort(int a[],int n) { int i,j,k; for (i=1;i<n;i++) { for (j=i-1;j>=0;j--) if (a[j]<a[i]) break; if(j!=i-1) { int temp=a[i]; for (k=i-1;k>j;k--) a[k+1]=a[k]; a[k+1]=tem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