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详解
讲解步骤
- 基础知识
- 工作原理
- 关键代码
- 核心方法
基础知识
数组结构
数组接口,在查询数据方面,具备优势
链表结构
链表结构,在增删数据方面,具备优势
红黑树结构
红黑树结构,在查询数据方面,数据量较大的时候,具备一定的优势
什么是散列(哈希)表
散列表,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列
但是散列表并不是完全将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列,而是按照某种规则,将具备同样规则的数据存储在同一列。
即具备相同规则的数据存储在同一列,规则不同的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列。
这种规则最终的产生与哈希值有关。
这里需要注意的事,哈希值只是确定最后存储列的因素,也就是说不同的哈希值可能会存在同一列。
什么是哈希值
哈希值简单的说,就是hashCode方法产生的值。
默认的hashCode方法是由其地址值最终产生一个哈希值。
由于HashMap中的元素是否存储是由键来决定,所以如果自定义的类需要存储在键,且想遵循自己的存储规则,需要重写HashCode方法
又因为Map集合的键是不能重复的,所以需要重写equals方法,定义去重规则。
工作原理
存储结构
HashMap基于散列法,又称哈希法:数组+链表+红黑树。
HashMap需要同时存储一对键和值。
Map集合中提供了put(key, value)方法,所有的键和值会被封装到一个Entry实现类(Node)对象,存储到集合中。
在存储的过程中,会先通过hashCode()方法获取一个哈希值,并通过这个哈希值,与数组的长度进行一定的运算,得到一个索引值(存储的列)
在通过equals方法来判断这个元素是否已存在,不存在则存储在该列,若存储,则保留原来的数据。
存储在一列的数据,将以链表的形式,前后关联,这样有利于将来进行删除的时候提高效率。
但是如果一列的桶结构数据过多,就会导致查询的效率降低。
为了优化桶结构带来的问题,HashMap中会去检查,当一列的桶结构数据达到8个以上,就降这一列树化(转变为树结构)
名词理解
所有的数据都是以Node节点为单位。
hash值:哈希值,该方法内部提供了一个扰动函数------int hashCode()
扰动函数:用于产生哈希值,前16位与后16位做异或运算,提高低位随机性。------h = key.hashCode()) ^ (h >>> 16)
路由寻址:由数组长度与哈希值产进行与操作,产生最终的存储列(索引位置):(table.length-1)&node.hash
Hash碰撞:哈希值如果相同,就会存储到相同的列。
链化:哈希值相同,就会存储在同系列,产生桶状结构,桶结构过长,查询数据低效。
红黑树:jdk8引入,类似于二叉树,可以避免过长的桶状结构
扩容原理
扩容:增加数组长度。目的在于解决数据过多,链化严重,默认以两倍的长度扩容。
①一列添加第8+个元素,且数组长度小于64,会优先扩容。
②一列添加第8+个元素,且数组长度达到64个,会优先树化。
③添加元素后,若哈希表中元素总个数超过阈值(一个指定的值),会进行扩容。
④扩容后,会重新根据数组长度和哈希值计算存储位置。
关键代码
核心字段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默认数组大小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数组最大长度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默认负载因子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树化阈值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树降级阈值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树化阈值
transient Node<K,V>[] table; 哈希表
transient Set<Map.Entry<K,V>> entrySet; 键值对对象集合
transient int size; 元素长度
transient int modCount; 增删元素次数
int threshold;扩容阈值 扩容阈值=loadFactor*capacity
final float loadFactor; 负载因子
核心方法
put–>putVal(存储数据)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判断表是否为空或长度为0,若满足条件,则初始化表(体现了延迟加载)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判断要添加的元素对应的列是否为空,若满足条件,则直接插入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K,V> e; K k;
//判断元素的哈希值与要存储列的键相同,则替换键对应的值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