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实习报告写完了了……看来一无所获的小学期实习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只不过自己没有去想而已。
下面是摘选
二、SDH设备和组网
实习的当天下午,我们便进入实验室接触了SDH的设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组网设计。
我们首先对站点进行模拟插器件,在工程中经常把各个功能集成化、模块化,在根据网络的实际作用进行功能块的选择和布局,这样不但减少了其余零件的开销,更有助于接下来的网络搭建,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操作很需要人的耐心,如果没有按规格布局,将会对整个网络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所以一定要认真仔细。
接下来就是用设计的站点为单位搭建环状网,不可否认这个过程是枯燥的,由于无法熟练地操作系统(因为对系统还不是很熟悉)。只能逐个设置站点,为其命名,设置属性。虽然属性都是统一的,但是无法整体操作,造成很多不便。命名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随意用了字母代替,结果给下面的网络配置造成很多不便,甚至还得一个一个数正在设置的是第几个站点,由此可看出标准化命名的必要性。
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置了上行和下行端口,实现同一站点和不同站点的互相通信。这个过程是曲折艰难的,开始的时候明明就是照搬老师的做法,甚至连端口都设置相同,但是检验中总是标示有错误,邻近的同学很轻易就成功更加增加我们的沮丧感。后来在老师的交流中发现正是因为我们的端口照抄老师的方法而引起的错误,因为我们站点用的模块跟老师其实是不一样的。可是修改以后还是报错。出现了隔壁同学一直在研究的错误,还是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发现发送和接收的接口其实是要配套的,虽然在课堂上和考试中反复都考过这个问题,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被我们置之脑后。终于检验通过了。可是老师检查的时候说我们设计的还是不对。因为设计的是六个站点的网络,工作量巨大,老师让我们仔细思考整个过程的原理,在和同学激烈的讨论中,我们甚至用笔在纸上模拟了整个过程,终于了解了上行下行和转发的区别,修改的很成功,很有成就感。
我们又分别设计了在同一个站点发送接收,在不同的站点发送和接收。总体来说,很兴奋,在彻底了解了原理以后,原理在我们手中变成了利器,指哪打哪的鞭子,想做什么都可以。当然,只是简单的网络。
至于理论,太深奥了,并不是很有体会。
三、ZXA10系列设备
实习中一共有两次动手操作的经历,感觉都是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第二天我们在隔壁实验室认识了中兴的交换机。并且根据老师发的指令单配置电脑使其连入网络。虽然老师的指令单已经几乎详尽的将整个过程都写出来了,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好有计网课设的经验,圆满完成老师的任务。
指令单上的很多指令都没有注释,但是小组操作的时候,我们逐个讨论了每个指令的可能的具体意义,并且由此推理出指令单上很多**的具体数字。最后操作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推理的正确性。动手操作真的是其乐无穷呀。
看来我正在走向思考的道路 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