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3Q之战:创新乏术 困兽犹斗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行业的寡头化现象及垄断背后的原因,并指出创新是打破垄断的关键力量。作者认为,尽管当前市场被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主导,但小公司的创新仍有可能颠覆现有的格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的观点:新的角度,完善了我的认识。

大家都很烦百度(BIDU,108.80,-1.14%)腾讯,因为他们“垄断”。

但是我要说,不管你喜不喜欢,垄断是无法避免的,寡头化是互联网产品运营的必然特征。

传统的产品,厂家卖给你,你拿回家用,跟别的产品别的用户不会发生什么关系,所以呢,你选这款产品那款产品都可以,一个市场上肯定存在多款同质化的产品。但互联网产品,运营商只搭个框架,里面的数据、关系,都是用户生产的,也就是说这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用户创造的产品。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结果:越多用户的产品越强大。同质化的产品第二名以后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去死。

所以说,互联网不垄断会死。

我们看看国外,搜索领域,谷歌(GOOG,625.08,+0.13%)在美国、日本、欧洲都是绝对垄断(在天朝它就差了点,哈哈,你懂的);社交领域,全球范围内有谁能挑战facebook吗?

在国内,有很多公司自称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公司做的都只是互联网在某一领域的应用,比如在媒体方面的应用出了新浪(SINA,59.14,+1.18%)网,在游戏方面的应用出了网易(NTES,41.09,+2.73%)盛大(SNDA,40.12,+0.25%)

真正平台级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三家: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三家市值在百亿美元量级的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占了绝对垄断的地位。

这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一定有错,那是互联网和用户的错。

追求字面上的公平和自由的用户会不会很绝望?我们就只能做一颗垄断下的蛋了?有什么力量去制衡这个垄断?

不用担心,有强大的制衡,就是创新。

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营,核心是满足用户内心的需求。通往用户内心需求的道路,象时光隧道那么漫长而没有尽头。每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出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满足了用户的所有需求。但总是会有更接近用户需求的产品冒出来,“没有尽头”就是这么个意思,它给开发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新可能性和空间。谷歌,苹果(AAPL,317.13,-0.36%)、facebook,twitter,都是在更深地挖掘用户需求的过程中诞生的伟大产品和公司。

这些创新有一个基本特点,它往往都是小公司或者个人做出来的。小公司在挖掘用户需求方面,永远拥有大公司不可匹敌的优势,那就是敏锐和专注。

小公司以小搏大的创新,很有效地制衡了已经成功的产品的垄断优势。今天看来坚不可摧的大厦,也许哪天就被车库里蹦出来的的小伙子,轻轻地推倒了。

我唧唧歪歪说这么多,还是为了说回现在热炒的3Q之战。

互联网行业可能是中国最健康的行业之一,不然也不会公然打架。但是回顾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史,我们还是很悲哀地发现,中国人到目前为止还是只能在比较浅的应用层面有些创新,在核心技术和完全创新的应用模式方面,成就还是乏善可陈,靠小创新略有成就的QQ、百度,很快放弃了在创新方面找出路的努力,而且很快成了创新的“大公司”拦路虎。

比如吧,QQ通过在即时通讯领域的创新以后,也不再往用户内心去挖掘,而是急于在现有平台上嫁接互联网上所有的应用,以至四面树敌,甚至被认为下面寸草不生的大树,荫闭了小公司创新的空间。

再比如吧,百度曾经有过贴吧、知道、mp3搜索这种富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但现在已很少看到它探索用户需求,只看到“框计算”这种拦截流量和收入的“创新”。百度广告经营模式本身的缺陷使它很可能成为360猎杀的对象

再比如吧,360,周鸿袆自称为“互联网老兵”,在软件应用、互联网营销推广方面上,有不少“微创新”,其人雄才大略,不甘平庸,现在他创新的方向,似乎也不是再往用户内心的需求掘进,而是致力于横向冲击已经形成垄断格局的三巨头。

这就是3Q之战的根源,往用户内心需求掘进方面创新乏术,只好横向困兽犹斗。

如果巨头们都停止了创新的努力,那么,现在还蛰伏在住宅楼(中国人没有车库,创新公司一般都在住宅楼里起步)里的小公司,再往用户内心深挖一点,也许明天就能把这些还在恶斗的困兽和巨兽,轻松地摧垮。

同时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江湖中过去有什么恩怨,那些背后的巨头们,想在这场3Q混乱中,靠同质化竞争,趁火打劫捞回点残羹冷炙,估计没戏,大家还是歇歇吧。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关于TCP连接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或实现。首先,我需要回忆TCP连接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这是TCP建立和终止连接的核心机制。接着,要考虑连接的状态管理,比如各个状态(如SYN_SENT、ESTABLISHED、CLOSE_WAIT等)之间的转换,以及如何维护这些状态。 然后,用户可能对实际应用中的连接管理策略感兴趣,比如连接池的使用、长连接与短连接的选择,以及如何优化连接性能。根据提供的引用资料,特别是引用[3]提到Chromium在连接延迟和并行性方面的研究,应该提及实际系统中的实现案例,比如浏览器如何管理连接以提升性能。 另外,引用[4]提到了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层章节,可能需要参考其中的内容来确保理论部分的准确性。此外,缓冲区管理与连接管理有关联,引用[2]讨论了不同协议的缓冲区管理,这可能影响到TCP的数据传输效率,但用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连接管理,所以这部分可能简要提及。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比如他们是否在开发网络应用时需要优化TCP连接,或者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因此,回答需要结构清晰,分点解释概念、方法、实现和优化策略,并结合实际例子和引用资料来增强可信度。 需要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术语,比如“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等,同时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重要概念,比如超时重传、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但这些可能属于更广泛的TCP功能,用户问题主要针对连接管理,所以可能简要涉及或忽略。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要围绕TCP连接管理的扩展知识点,比如性能优化、状态转换异常处理、与HTTP的关系等,帮助用户进一步学习。</think>### TCP连接管理详解 TCP连接管理是传输层实现可靠通信的核心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终止连接。以下是关键概念和方法: --- #### 一、连接建立:三次握手 1. **过程描述**: - 客户端发送SYN=1,seq=x(随机初始序列号) - 服务端返回SYN=1,ACK=1,seq=y,ack=x+1 - 客户端发送ACK=1,seq=x+1,ack=y+1 2. **设计目的**: - 确保双方都能确认对方的收发能力 - 防止历史重复连接干扰(通过随机序列号)[^4] --- #### 二、连接终止:四次挥手 1. **标准流程**: - 主动关闭方发送FIN=1,seq=u - 被动关闭方返回ACK=1,seq=v,ack=u+1 - 被动关闭方发送FIN=1,seq=w,ack=u+1 - 主动关闭方返回ACK=1,seq=u+1,ack=w+1 2. **TIME_WAIT状态**: - 主动关闭方需等待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 - 作用:处理延迟到达的报文、确保对方收到最终确认[^4] --- #### 三、连接管理优化方法 1. **连接复用**: - HTTP/1.1的Keep-Alive机制可复用TCP连接减少握手开销 - Chromium使用预连接(preconnect)技术预测资源需求提前建立连接[^3] 2. **并行连接控制**: - 浏览器通常限制每域名6-8个TCP连接防止服务器过载 - 动态调整策略:空闲连接超时关闭(默认约30秒) 3. **异常处理**: - 通过RST标志位强制终止异常连接 - 心跳机制(TCP Keepalive)检测空闲连接有效性 --- #### 四、实现案例分析 Chromium的连接管理策略: 1. **Socket池管理**: ```cpp // 简化版Socket复用逻辑 scoped_refptr<StreamSocket> GetSocketFromPool() { if (!idle_sockets_.empty()) { return idle_sockets_.pop_front(); } return CreateNewSocket(); } ``` 2. **延迟优化**: - 0-RTT连接恢复(TLS 1.3) - QUIC协议替代TCP实现更快连接建立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