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集群之主从复制,读写分离(上)(五)

本文介绍了Redis的主从复制配置和原理,包括全量复制与增量复制过程。通过实例演示了一主N从的配置方法,讨论了如何通过配置文件实现主从关系的自动化设置,以及主从复制在读写分离中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到了主库的从库可以再连接其他从库,形成一种'传宗接代'的模式,但可能导致数据复制延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随着web2.0的进一步发展,网民的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存储总量开始增加。 此时虽然仍然是读多写少的模式,但写入量已经大大提升。 原有的缓存技术不能缓解写入压力,而且原有的空间也受硬盘限制,因此开始出现分库分表,实现读写分离。 集中模式的数据库就这样开始逐渐分化:由一个集中的、稳定的、强关系的结构,朝一个分化的、容错的、弱关系的结构发展。 数据的存储空间与数据访问时间也进一步分离。 即原来是数据存在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访问。现在是数据还是存在老地方(硬盘),但是访问却在另一个地方(比如内存,或另一个服务器)。其目的,就在于缩短IO路径或分离IO,实现高效访问。

Redis主机数据更新后根据配置和策略,自动同步到备机的master/slaver机制,Master以写为主,Slave以读为主,这样就可以减轻服务器的压力了。

Redis主从复制之配置介绍

复制的原理介绍

slave启动成功连接到master后会发送一个sync命令,Master接到命令启动后台的存盘进程,同时收集所有接收到的用于修改数据集命令,在后台进程执行完毕之后,master将传送整个数据文件到slave,以完成一次完全同步

  1. 全量复制:而slave服务在接收到数据库文件数据后,将其存盘并加载到内存中。
  2. 增量复制:Master继续将新的所有收集到的修改命令依次传给slave,完成同步

但是只要是重新连接master,一次完全同步(全量复制)将被自动执行

case 1:一主N从

(在这里我只使用了一台Linux机器,但是通过配置同样可以达到Redis集群的需求,如果有多个服务器,配置是一样的)

首先从拷贝3个redis.conf文件(拷贝两个也是可以的,这里我是为了区分Master/Slave)

这里写图片描述

那么接下来就是修改配置了

  1. 主机配置介绍(为了说明在主从复制的时候访问的不是同一个数据库文件,将数据库文件名也相应的修改)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