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中ehcache设置缓存策略和数据库隔离级别的关系(把2年前的文章先贴过来).

本文探讨了缓存策略及事务隔离机制的应用场景,重点介绍了read-only、read-write及nonstrict-read-write等策略,并讨论了如何针对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缓存配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二级缓存所适用的情况为以下3种:经常被访问,不经常改动,数据量不大。

总之,也就是数据库的更新需要一定的隔离机制,而缓存的并发更新也需要一定的隔离机制。
这主要是由于多线程并发操作造成的。也就是说虽然缓存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访问效率,但是如果需要非常即时的数据,那么缓存的设置要深入了解。

usage: 提供缓存对象的事务隔离机制,可选值有以下几种 

(NONE, READ_ONLY, NONSTRICT_READ_WRITE, READ_WRITE, TRANSACTIONAL)



ehcache不支持transactional,其他三种可以支持。
(1)
read-only:无需修改, 那么就可以对其进行只读 缓存,注意,在此策略下,如果直接修改数据库,即使能够看到前台显示效果,但是将对象修改至cache中会报error,cache不会发生作用。另:删除记录会报错,因为不能在read-only模式的对象从cache中删除。

read-write:需要更新数据,那么使用读/写缓存 比较合适,前提:数据库不可以为serializable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序列化事务隔离级别)

nonstrict-read-write:只偶尔需要更新数据(也就是说,两个事务同时更新同一记录的情况很不常见),也不需要十分严格的事务隔离,那么比较适合使用非严格读/写缓存策略。

(2) region : 指定缓存的区域,默认是类的全限定名。利用缓存区域,可以更精确的指定每个区域的缓存超前策略。

如果指定了缓存区域前缀(在hibernate.cfg.xml中设置cache.region_prefix属性为一个字符串),则所有的缓存区域名前将加上这个前缀。

hbm文件查找cache方法名的策略:

先查找ehcache.xml中的name的属性值,如果有个类是com.yybean.Foo,则使用ehcache.xml里面配置的name名为com.yybean.Foo的cache,

cache name="com.yybean.Foo 

如果不存在与类名匹配的cache名称,则用defaultCache。<br><br>如果Foo包含set集合,则需要另行指定其cache

(3) include (optional): all to include all properties, non-lazy to only include non lazy properties (default all).
调试时候使用log4j的log4j.logger.org.hibernate.cache=debug,更方便看到ehcache的操作过程,主要用于调试过程,实际应用发布时候,请注释掉,以免影响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