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参考:http://www.cnblogs.com/ydpvictor/archive/2012/09/09/2677260.html
摘要:
1. 我们常用的创建一个类的实例(对象)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使用new创建对象。例如String s2 = new String("abc");
二、调用Class类的newInstance方法,利用反射机制创建对象。
而String s1 = "abc"; 属于创建String对象的特殊方式, 引号内包含文本。这种String特有的创建对象的方式与new这种方式的区别在于:
String s2 = new String("abc"); 这行代码创建了2个对象,一个是"abc",一个是new
String s1 = "abc"; 创建了一个对象 "abc"
String s1 = "abc"; String s3 = "abc"; 这两行代码也只创建了一个对象"abc"
而String s4="ab"+"cd" 则创建了3个对象,分别为 "ab","cd","abcd"
2. 字符串池
在JAVA虚拟机(JVM)中存在着一个字符串池,其中保存着很多String对象,并且可以被共享使用,因此它提高了效率。
由于String类是final的,它的值一经创建就不可改变,例如“abc”. 因此我们不用担心String对象共享而带来程序的混乱。
字符串池由String类维护,我们可以调用intern()方法来访问字符串池。 因此我们提倡大家用引号包含文本的方式来创建String对象以提高效率,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在编程中常采用的。
只有使用引号包含文本的方式创建的String对象之间使用“+”连接产生的新对象才会被加入字符串池中。即String s4="ab"+"cd" 的三个对象分别为 "ab","cd","abcd"
3. demo
public class String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abc";
String s2 = new String("abc");
String s3 = "abc";
System.out.println("s1==s2? " + (s1==s2)); // s1==s2? false
System.out.println("s1==s3? " + (s1==s3)); //s1==s3? true
System.out.println("s1==s3? " + s1==s3); //false,因为+优先级高于==,即("s1==s3? " + s1)==s3,因此输出结果为false
System.out.println("s1==s2? " + s1.equals(s2)); // s1==s2? true. String类重载了Object类的equals方法,当字符串内容相等时返回true
System.out.println("s1==s3? " + s1.equals(s3)); // s1==s3? true
System.out.println(s1.intern()); //abc
System.out.println(s2.intern()); //abc
System.out.println(s3.intern()); //a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