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高绩 综合自各高校官网
近日,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揭晓。据高绩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至少68所高校官宣获奖。具体统计情况如下:
北京大学
近日,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揭晓。其中,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了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王凡教授团队。
王凡教授(右一)
图源:中国教育报
王凡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会长。她率领团队二十年磨一剑,研制出国际上第一个用于SPECT显像的广谱肿瘤显像药物,其在临床的应用改变了SPECT影像技术不能用于肿瘤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的现状,使中国在核医学SPECT药物研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PET影像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高昂的临床检查费用制约着PET影像技术在我国的推广;SPECT是核医学的另一种影像显像手段,其临床检查费用低,但缺少有效的肿瘤显像药物。如果能解决药物难题,SPECT影像技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可以造福更多患者。为此,王凡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技术攻关之路。
2021年,王凡团队研制出我国核医学领域首个1类创新药99mTc-3PRGD2,并于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该药也是国际上首个用于SPECT显像诊断的广谱肿瘤显像剂,有望改变SPECT影像技术不能用于肿瘤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的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青年科学奖1项。
中国农大园艺学院高俊平教授团队、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杜太生教授团队、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杨宁教授团队、植物保护学院王琦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生物学院傅静雁教授获青年科学奖。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生物学院夏国良教授、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李保国教授、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刘志丹教授、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媛教授、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思恩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永康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杨晓光教授、动物医学院郝智慧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涵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种,在成果质量、奖励等级和奖励数量方面均实现突破。
荣获一等奖的6项成果分别为:数学学院教授胡锡俊、基础医学院教授高成江主持完成的成果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承慧主持完成的成果获技术发明一等奖;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院士,岩土工程中心教授刘斌、王琦主持完成的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获二等奖的6项成果分别为:数学学院教授芮洪兴、药学院教授娄红祥、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教授马翠卿主持完成的成果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文龙主持完成的成果获技术发明二等奖;药学院教授赵维、软件学院教授杨承磊主持完成的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青年科学奖2项。
机械学院高亮教授团队、电气学院阮新波教授团队牵头项目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张天序教授团队、机械学院李文龙教授团队牵头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数学学院吴军教授团队、材料学院柳林教授团队牵头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电信学院杨铀教授团队、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阳教授团队、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操教授团队牵头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伍冬睿教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琳教授获青年科学奖。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奖1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学院吕西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可恢复功能防震建筑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软件学院赵生捷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空间信息全域物联感知与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品晶教授主持完成的“生活垃圾恶臭全过程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凌建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机场跑道智能感知与运行保障关键技术”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辉雄教授主持完成的“乳腺癌超声智能诊疗关键技术发明与临床应用”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主持完成的“表面精准合成及精确表征测量新颖碳纳米结构”项目、土木工程学院陈之毅教授主持完成的“滨海软土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的地震灾变演化机理与减震控制理论”项目、土木工程学院余倩倩教授主持完成的“FRP与钢/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机理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郝洛西教授主持完成的“人居环境健康光照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汽车学院吴光强教授主持完成的“功能定制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模块化平台技术”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是由教育部设立的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的奖项,是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重要科技奖项。其评审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由全国同行专家审议选定,竞争激烈。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设有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对于特别优秀的成果可授予特等奖。青年科学奖不设等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每年奖励总数不超过310项。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