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调剂都是竞争极其激烈的,即使分数线高于国家线几十分也不一定有学上。
有个朋友跟我说了个事儿,说他之前一战上岸第一志愿失败之后,急匆匆的填了一个二本的调剂,心里本来已经确定二战了,但是当他接到二本院校给他打电话说成功录取,那一刻他的心有了一丝丝动摇。
往往是本科985或211的同学,在调剂中,本科越好反而越纠结。因为一旦“沦落”到调剂,基本就是“学校挑你”。往年还真的蛮多本科和一志愿均为985/211的同学,最后妥协只能调剂去双非院校的案例。
调剂到一个与自己一志愿或本科院校差距较大的双非院校,到底值不值得去读?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关于调剂的话题。我们到底值不值得去一个比自己本科还差的学校呢?与其被他人的想法左右,不如静下心来权衡一下这些因素。
1 自身条件怎么样?
好学校的资源就是好,这个人人都知道。假设你自身条件真的优秀,可以发表论文,考很多证书,在一个一般的学校,如果想去当“鸡头”,可以考虑。
而且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点就是,有的学校虽然“不好”,但是老师是很好的,这个学校有好的导师,也是很不错的机会。
2 那是个什么地方?
那个地方如果是北上广深一类发展较好的城市,其实是可以考虑去的。你永远都不知道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壁”究竟有多深,每一个城市的资源和机遇都是不一样的。越发达的城市,学校的资源往往越好。
“双非”高校跻身全国大学百强,也是有的,如浙江工业大学(66名)、深圳大学(68名)、南京工业大学(84名),这些双非院校基本都来自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可能本身没有评上985/211的称号,但实力强劲。
并且研究生期间不仅仅只有埋头苦干做研究,一些大城市的艺术展、学术会议、文艺活动等是其他城市比不了的,所以城市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因素。
3 学校有无独有标签或者强势专业?
情况一:独有标签
“五院四系”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建筑老八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五财一贸东北财经大学······
情况二:强劲学科
那些学科评估为A的专业,比如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们可看到福建师范大学的马理论专业,学科评估为A-,而福师大既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院校。
4 未来的规划?
你是打算读了3年研究生之后干嘛呢?你想考公考编,或者是当老师这种体制内的工作,除了一部分明确要求说要985/211的研究生,其他的基本只要求是个研究生。所以,如果你毕业之后是这个打算,那去一个相对差点的学校也是可以考虑的。
以2022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为例,总共招录2203个岗位,研究生可报考的岗位为1977个,占比将近90%。
假设你要进企业,名企、国企、私企,很多一些优秀企业有明确规定一定211或者985,这个时候我浪费三年去一个一般的学校读研究生,是很没必要的。
但如果要求不高,是普通企业,单纯从就业出发,双非也可以读。从数量上来说,我国的研究生总量在总人口中占比才0.7%,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有些只是想要有个敲门砖,哪怕学校差一些,但毕竟是个研究生。
所以要根据你未来规划的大方向来决定是否要去一个比本科院校差的学校。
个人建议如果你本科一本或重本,调剂到一本,或者本科985调剂到了985/211,其实这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是如果你本科是985/211调剂到了二本,个人觉得,真没有必要。
你高考打败了多少同学才上的985/211,你在本科期间接触的师资水平、人脉和机会是很优渥的。去了二本,你心里又有很深的落差感,你会在遗憾中度过三年,这种不甘心是很可怕的,既然这样,其实可以考虑再战一年。
说在最后:
值不值得去,相信大家在经过权衡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只要你心中有所权衡,内心也能坦坦荡荡接受这个结果,那决定了的事情就去做吧。
不管同学们去哪个学校,哪怕你决定要工作或者二战了,依旧要培养一个终身学习的意识。
人生的上限不由学历决定,成功和失败都只是一时的事情。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失意就否认自己的努力和优秀,更不必去否定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我们都是最棒的,也是好样的!只要我们保持向上的姿态,”双非“也未必不可以活出985的人生!
来源于网络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