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神经信息处理的生物学基础
1. 神经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五十年前,科学家们因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和遗传 DNA 模型的成功而备受鼓舞,坚信理解生物智能和创造机器智能的难题即将迎刃而解。起初,进展似乎十分迅速,原本占据整个空调房间的巨型“大脑”如今能被缩小至公文包大小,计算速度每两年就翻一番。
然而,这些进步揭示的并非问题的答案,而是其复杂性。我们就像那些“发现”美洲的地理学家,看到的并非一系列岛屿,而是仅露出海岸线、亟待探索的大陆。与大脑认知机制的重大发现相比,我们更惊叹于解释和复制大脑高级功能这一任务的艰巨性。
探索这些奥秘仍任重道远,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一两个大型项目似乎都难以实现目标。不过,正如弗朗西斯·克里克二十多年前指出的:“当前脑科学的状况让我想起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的分子生物学和胚胎学。虽然每年都在许多领域取得稳步进展,也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但主要问题仍未得到解答,而且若无新技术和新思想,这些问题很难解决。脑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课题的魅力和答案的重要性必将推动其不断前进。若想正确认识我们在这个广阔复杂宇宙中的位置,就必须详细了解我们的大脑。”
2. 传统 AI 的困境与神经生物学基础的重要性
传统人工智能的先驱们认为,通过复杂的编程和符号处理,机器智能有望与人类智能相媲美甚至超越。1967 年,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马文·明斯基乐观地认为,这一任务一代人就能基本解决。然而,他的预测落空了。1982 年,他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问题是科学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传统人工智能方法遭遇了瓶颈。
为了创造智能机器或治疗精神疾病,除了了解人类自身,我们还必须掌握活体大脑中神经信息处理的机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