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优快云(ID:优快云news)
投稿或寻求报道 | zhanghy@youkuaiyun.com
你是不是也有几部旧手机尘封在抽屉深处?可能屏幕有些破碎、电池不太行,抑或系统卡顿、性能落后,总之早已退役——而现在,它们或许能“重返一线”了。
在这个“AI Everywhere”的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但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部署昂贵、能耗高的大型数据中心。于是,近期一项来自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的研究指出:你手里闲置的那几部旧手机,其实就是一座座等待激活的“微型数据中心”。
实验显示,哪怕是几部10年前的老手机,都能高效完成图像识别、传感器数据处理等任务。更重要的是,整体改造成本只需要8欧元(约合人民币66元)!
为什么选择旧手机,它们真的“能打”吗?
你可能会觉得,用智能手机搭建数据中心听起来有点不靠谱。毕竟,这些旧手机电池早就不耐用了,操作系统也面临大量安全漏洞。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智能手机更新换代迅速,旧款机型的“剩余价值”极低——但从硬件角度看,这种认知并不准确。
比如 2013 年发布的 Google Nexus 5,就搭载了四核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处理器、2GB RAM,支持 Wi-Fi、蓝牙、GPS、多点触控……从基础性能来看,并不逊于部分 IoT 场景中常见的嵌入式设备,例如常见的树莓派(Raspberry Pi)开发板。
正如塔尔图大学副教授 Huber Flores所说,“智能手机本身就是为了高能耗场景设计的。它们不仅优化得很好,不容易过热,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相当高效”。智能手机在工业设计上历经多年优化,具备抗热性强、功耗低、结构紧凑等优势,本身就是为了复杂计算任务而设计的便携终端。
因此,即便这些旧设备的电池性能下降、操作系统过时,甚至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但只要稍微“动点手脚”,依旧可以利用它们构建一个灵活、高效的微型分布式算力平台。
“抽屉战士”重启之路:旧手机是怎么变身数据中心的?
据悉,这项研究主要由塔尔图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Huber Flores、Ulrich Norbisrath 和 Zhigang Yin,以及技术研究所的 Perseverance Ngoy 及其国际同事所主导。
在实验中,他们选用了 4 台已停产多年的 Google Nexus 手机,通过以下步骤将这些旧手机改造成了“微型数据中心”:
(1)拆除电池与外接供电
首步是移除手机的原装电池,避免老化电池泄漏化学物质带来风险。用外部电源(如稳压模块、电源适配器等) 替代,确保持续供电安全可靠。
(2)更换操作系统以增强控制性
研究团队将手机的原生Android安卓系统,统一替换为 PostmarketOS 或类似基于 Linux 的轻量系统,以摆脱 Android 的封闭限制,解锁更灵活的硬件控制和编程接口,并在其上开发运行必要的应用程序。这样研究者能自由部署任务、修补系统漏洞、以及组合多个手机协同工作。
(3)多手机集群协作架构
将 4 台旧智能手机连接组成一个集群,其中 一台作为“主节点”(master),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或来自控制系统的指令,并把任务分配其余三部“工作节点”(workers)进行并行处理。这种主从结构能处理图像识别、传感器数据聚合等任务,每台设备在整个系统中参与协作。
(4)3D 打印结构支架
使用 3D 打印构件制作支架和外壳,固定四台手机并提供物理保护及结构支撑,方便部署现场实验。
出人意料的是,这整套“微型数据中心”搭建成本还不到 8 欧元,远低于最新一代树莓派设备的价格(超过 50 欧元)。
“这些手机,你随便去垃圾桶翻翻都能捡到,”Huber Flores打趣道:“你只需要一个稳压模块来给手机供电,然后安装开源系统,再部署控制软件,这样就能搭出一个小型数据中心了,还能派上不少用场呢。”
也有局限性:不是所有手机都能改造
据研究团队介绍,这套“手机数据中心”的首次亮相,出现在葡萄牙马德拉岛附近的一次海洋实验中。当时他们把它封装在防水舱内,连接高清摄像头并放置于大西洋深达 25 米的水下环境中,成功对海洋生物进行了图像识别与计数。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实验持续了 8 小时,且全程无故障运行。
与此同时,团队还在开发其他应用场景,例如:在城市中心接入红外传感器,用来统计人流;或部署在地面机器人上,为上空巡航的无人机提供实时图像分析与决策能力。“无人机采集到图像后,可以将数据传回地面,让这个小型数据中心进行分析。这样不仅部署灵活,成本也低。”
除此之外,Huber Flores 认为,这种“手机数据中心”还有一个潜在受众群体——初创公司。
“很多初创企业既需要运行数据分析,又需要网站托管服务,但往往无力支付昂贵的云计算租金,”他说,“这些手机集群正好可以填补这类‘轻量但稳定’的算力需求。”
不过,这种改造也并非没有限制。
研究团队之所以选择 Nexus 系列,是因为该系列曾是谷歌推出的开源项目,硬件结构较为“模块化”,便于拆解和改造。但自从 2016 年停产后,市面上大部分手机越来越趋向于封闭式设计,一旦拆解很容易损坏元件;操作系统也更封闭,刷入自定义系统的难度不断上升。
“如果改造太困难,那整个方案的成本就会被拉高。”Huber Flores 坦言。
从电子垃圾中“掘金”,旧手机的“第二人生”
事实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电子废弃物是当今全球增长最快的垃圾类型之一。2022 年,全球共产生了约 6200 万吨废旧电子产品,但其中仅 22% 得到了妥善回收处理。
国际电子垃圾责任协会(WEEE Forum)也估算过,每年被丢弃的手机数量高达 53 亿部。而这些电子设备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被焚烧或填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相比之下,把它们改造成“可再利用计算资源”的方案,不仅具备技术可行性,更具现实意义。
正如 Huber Flores 所说:“创新通常不是从新事物开始,而是从对旧事物的新思考方式开始,重新构想它在塑造未来中的作用。”他表示,希望这项研究能给人们带来启发,让电子产品厂商在设计产品时多考虑可维护性和可再利用性,从根本上减少电子垃圾。
所以,如果你也有几部吃灰的老手机,不妨重新看看它们——它们或许真的还没“退休”,而是正在等待一次“重启”。
参考链接:https://spectrum.ieee.org/smartphone-data-centers
论文地址: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925535
推荐阅读:
被 OpenAI 投资,让 AI 当 CEO,9 分钟出产品,她正在颠覆产品人的认知
44万美元!马斯克重金悬赏“AI女友”开发者,网友:让我来
2025 全球产品经理大会
8月15–16日·北京威斯汀酒店
互联网大厂&AI 创业公司产品人齐聚
12 大专题,趋势洞察 × 实战拆解
扫码领取大会 PPT,抢占 AI 产品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