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1、OSI参考模型
1.1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用户的一个接口
用户操作。人机交互的窗口,把我们(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列如QQ、微信
1.2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人的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语言。将接受到的数据翻译成二级制数组组成的计算机语言并对数据进行压缩、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一些工作。
1.3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软件的建立会话如QQ、微信等。管理是否允许不同的机器上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连接的关系
1.4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端到端、防火墙。将传输层的数据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装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的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数据
1.5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路由器。将传输层数据加上源和目标的逻辑地址(IP)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到目标端的传输。
1.6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交换机、网卡。将网络层数据加上源和目标地址(物理地址)封装成数据帧。MAC地址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
1.7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网卡、网线、中继器、集线器、光纤。报文头部和数据链路层数据信息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比特流转换成电信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OSI模型与TCP /IP模型

2.1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2.2 PDU协议数据单

2.3设备与各层的对应关系

2.4各层间的通讯


209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