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 类表示的是客户端的socket。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想连接到一个远程服务器的应用,你都要构建一个socket。如果你想执行一个服务器应用程序,比如HTTP服务或者FTP服务的程序,那么你需要使用不同的途径。因为你的服务器必须一直是开机闲置,所以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客户机试图来连接它。
这个时候,需要使用java.net.ServerSocket 类。它会实现一个服务器socket。一个服务器socket会等待来自客户端的连接。一旦它接收到一个连接请求,它就会创建一个 Socket 实例来处理和客户端通讯的问题。
要创建一个服务器socket,可以使用四种ServerSocket类构造方法中的一种来实现。你需要制定服务器socket监听的IP地址和端口。 典型的,IP地址如果是127.0.0.1,意味着服务器socket将监听本地机器。这个被监听的IP地址被认为是一种绑定地址。server socket的另一个重要属性是它的 backlog属性,它是在server socket拒绝连接请求前,能够接受的连接请求的最大队列长度。
ServerSocket类的构造函数之一如下:
public ServerSocket(int port, int backLog, InetAddress bindingAddress);
对于这个构造函数而言,绑定地址必须是java.net.InetAddress 的一个实例。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通过调用它的静态方法getByName来构造一个InetAddres对象。该方法来一个包含主机名的字符串参数: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下面一行代码构造一个ServerSocket ,它监听本地机器的8080端口,backlog设置为1。
new ServerSocket(8080, 1,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一旦有了一个 ServerSocket 实例,可以通过调用accept方法来告诉它等待进来的连接请求。这个方法只有在有一个连接请求时才返回。它返回的是Socket类的实例。这个Socket对象能够发送和接受来自客户端应用的字节流,就是第一节所讲到的socket类。实际上,accept 是本文提及的唯一一个在应用中使用的方法。
Application应用
我们的web服务器应用是ex01.pyrmont包的一部分,包含三个类:
HttpServer
Request
Response
这个应用的入口(静态main方法)是HttpServer类。它创建了一个HttpServer 实例来调用它的await方法。 就象这个方法名所暗示的,await 方法在一个指定的端口等待一个HTTP请求,并处理它们,然后发送回应给客户端。它保持等待状态,直到收到一个shutdown命令。 (命令名await来代替wait的原因是wait是System.Object类中的一个用于线程方面的重要方法)
应用仅仅只发送静态资源,比如来自特定目录的HTML和图片文件。不支持动态包头 (比如日期或者cookie) 。
output = socket.getOutputStream();
await于是就创建一个Request对象并调用它的 parse 方法来解析原始的HTTP请求信息。
// create Request object and parse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input);
request.parse();
接下来,await 方法创建了一个Response 对象,使用setRequest方法并调用它的sendStaticResource 方法。
// create Response object
Response response = new Response(output);
response.setRequest(request);
response.sendStaticResource();
最后,await关闭该Socket。调用Request的getUri方法来检查HTTP请求的URI是否是一个shutdown命令。如果是,shutdown变量被设置为true,程序退出while循环。
// Close the socket
socket.close();
//check if the previous URI is a shutdown command
shutdown = request.getUri().equals(SHUTDOWN_COMMAND);
Request类
Request类代表一个HTTP请求。Socket处理客户端的通讯,将返回一个InputStream对象,通过传递该对象,可以构造一个Request类的实例。通过调用InputStream 对象的read方法来获得这个HTTP请求的原始数据(raw data)。
Request 有两个公共方法:parse 和 getUri。parse方法解释HTTP请求的原始数据。它不做很多事情----它能够利用的唯一信息只是HTTP请求的URI ,这个URI是从私有方法 parseUri.得到的。parseUri 方法保存URI 到uri 变量中,然后调用公共方法getUri来返回一个HTTP请求的URI。
为了理解parse 和 parseUri 方法是如何工作的,需要知道HTTP请求的内部结构。这个结构是在RFC2616文档中定义的。
一个HTTP请求包含三个部分:
请求行(Request line)
请求包头(Headers)
消息体(Message body)
现在,我们仅仅只对HTTP请求的第一部分请求行(Request line)感兴趣。一个请求行由方法标记开始,后面根请求的URI和协议版本,最后由CRLF字符结束。请求行中的元素被空格字符分开。比如,使用GET方法请求的index.html文件的请求行如下:
GET /index.html HTTP/1.1 //这是一个请求行
方法parse从socket的InputStream 中读取整个字节流,该字节流是 Request 对象传递进来的,然后parse将这些字节流存储在一个缓冲区里, 在缓冲区中组装一个称为request的StringBuffer对象。
下面的Listing 1.2.显示了parse方法的用法:
Listing 1.2. The Request class' parse method
public void parse() {
// Read a set of characters from the socket
StringBuffer request = new StringBuffer(2048);
int i;
byte[] buffer = new byte[2048];
try {
i = input.read(buffer);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i = -1;
}
for (int j=0; j request.append((char) buffer[j]);
}
System.out.print(request.toString());
uri = parseUri(request.toString());
}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7178747/viewspace-161920/,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7178747/viewspace-161920/
本文深入讲解Java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ServerSocket和Socket类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ServerSocket类创建服务器端监听,以及如何通过Socket类进行客户端连接。同时,文章还提供了一个基于Java的Web服务器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处理HTTP请求和响应。
2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