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监测命令(vmstat)

本文深入解析Linux内存监控工具vmstat的使用方法与输出信息解读,包括进程状态、内存使用情况、I/O操作、系统中断与上下文切换、CPU使用情况等,帮助理解服务器状态与优化内存管理。

linux 监测命令(vmstat)

命令格式:

vmstat [-a] [-n] [-S unit] [delay [ count]]

vmstat [-s] [-n] [-S unit]

vmstat [-m] [-n] [delay [ count]]

vmstat [-d] [-n] [delay [ count]]

vmstat [-p disk partition] [-n] [delay [ count]]

vmstat [-f]

vmstat [-V]

命令功能:

用来显示虚拟内存的信息

命令参数:

-a:显示活跃和非活跃内存

-f:显示从系统启动至今的fork数量 。

-m:显示slabinfo

-n:只在开始时显示一次各字段名称。

-s:显示内存相关统计信息及多种系统活动数量。

delay:刷新时间间隔。如果不指定,只显示一条结果。

count:刷新次数。如果不指定刷新次数,但指定了刷新时间间隔,这时刷新次数为无穷。

-d:显示磁盘相关统计信息。

-p:显示指定磁盘分区统计信息

-S:使用指定单位显示。参数有 k 、K 、m 、M ,分别代表1000、1024、1000000、1048576字节(byte)。默认单位为K(1024 bytes)

-V:显示vmstat版本信息。


[root@smsplatform01 ~]# vmstat 2 8
procs           -----------memory---------- -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21928380 471140 9757520    0    0     0     6    9      12   0  0 100  0  0
 0  0      0 21928388 471140 9757524    0    0     2    60 1091 2099  0  0 100  0  0
 0  0      0 21928372 471140 9757524    0    0     0    58 1067 2085  0  0 100  0  0
 0  0      0 21928240 471140 9757524    0    0     0    60 1083 2104  0  0 100  0  0
 0  0      0 21928224 471144 9757524    0    0     0    64 1079 2100  0  0 100  0  0
 1  0      0 21928224 471144 9757528    0    0     2    52 1081 2092  0  0 100  0  0
 0  0      0 21921000 471144 9757528    0    0     6    80 1188 2162  0  0 99    0  0
 1  0      0 21920628 471144 9757548    0    0     0    74 1094 2110  0  0 100  0  0

Linux 内存监控vmstat命令输出分成六个部分:


(1)进程procs:
r:在运行队列中等待的进程数 。当这个值超过了CPU数目,就会出现CPU瓶颈了。这个也和top的负载有关系,一般负载超过了3就比较高,超过了5就高,超过了10就不正常了,
服务器的状态很危险。top的负载类似每秒的运行队列。如果运行队列过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会造成CPU使用率很高。
b:在等待io的进程数 。 当这个一值很高说明I/O等待严重。


(2)Linux 内存监控内存memoy:
swpd:现时可用的交换内存(单位KB)。
free:空闲的内存(单位KB)。
buff: 缓冲去中的内存数(单位:KB)。
cache:被用来做为高速缓存的内存数(单位:KB)。


(3) Linux 内存监控swap交换页面
si: 从磁盘交换到内存的交换页数量,单位:KB/秒。
so: 从内存交换到磁盘的交换页数量,单位:KB/秒。


(4)Linux 内存监控 io块设备:
bi: 发送到块设备的块数,单位:块/秒。
bo: 从块设备接收到的块数,单位:块/秒。


(5)Linux 内存监控system系统:
in: 每秒的中断数,包括时钟中断。
cs: 每秒的环境(上下文)转换次数。


(6)Linux 内存监控cpu中央处理器:
cs:用户进程使用的时间 。以百分比表示。  如果在使用大于40%,那么我们就该考虑优化程
sy:系统进程使用的时间。 以百分比表示。  如果在使用超过40%,那么我们就该考虑操作系统BUG或者被公交等等.....
id:中央处理器的空闲时间 如果长期超过50% 如果在使用超过40%,那么我们就该考虑优化程序算法或者添加CPU

wa:IO等待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 wa 的值高时,说明IO等待比较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磁盘大量作随机访问造成,也有可能是磁盘的带宽出现瓶颈(块操作)。

假如 r经常大于 4 ,且id经常小于40,表示中央处理器的负荷很重。 假如bi,bo 长期不等于0,表示物理内存容量太小

总结:用这个命令收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来服务器是I/O问题,还是CPU问题,很管用命令。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9065182/viewspace-1699871/,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9065182/viewspace-1699871/

【博士论文复现】【阻抗建模、验证扫频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包含锁相环电流环)(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的Simulink仿真实现资源,重点复现博士论文中的阻抗建模与扫频法验证过程,涵盖锁相环和电流环等关键控制环节。通过构建详细的逆变器模型,采用小信号扰动方法进行频域扫描,获取系统输出阻抗特性,并结合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分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深入理解光伏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的动态行为与失稳机理。; 适合人群:具备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熟悉Simulink仿真环境,从事新能源发电、微电网或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②学习基于扫频法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流程;③复现高水平学术论文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支撑科研项目或学位论文工作;④为实际工程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相关理论教材与原始论文,逐步运行并调试提供的Simulink模型,重点关注锁相环与电流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电网强度等条件观察系统稳定性变化,深化对阻抗分析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