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公开课--监督学习应用与梯度下降笔记)
本课内容:
1、
2、
3、
(复习)监督学习:告诉算法每个样本的正确答案,学习后的算法对新的输入也能输入正确的答案 。监督指的是在训练样本答案的监督下。
1、 线性回归
例:Alvin汽车,先让人开车,Alvin摄像头观看(训练),而后实现自动驾驶。
本质是一个回归问题,汽车尝试预测行驶方向。
例:上一节课的房屋大小与价格数据集
引入通用符号:
m = 训练样本数
x = 输入变量(特征)
y = 输出变量(目标变量)
(x,y) – 一个样本
本例中:m:数据个数,x:房屋大小,y:价格
监督学习过程:
1)
2)
3)
如下图所示:
对假设进行线性表示:
通常来说,回归问题有多个输入特征。如上例中,我们还已知房屋的卧室数,即有个第二个特征。即表示大小,
表示卧室数,则可将假设写成:
为了将公式写整洁,定义,则h可写成:
n = 特征数目, :参数
选择的目的,是使h(x)与y的平方差尽量小。又由于有m个训练样本,需要计算每个样本的平方差,最后为了简化结果乘以1/2,即:
(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使得预测数据尽量接近训练集给出的答案,剩下的问题是求该函数的最小值时
的值。)
我们要做的就是求:min(J())
求min(J())方法:梯度下降和正规方程组
2、 梯度下降
梯度下降是一种搜索算法,基本思想:先给出参数向量一个初始值,比如0向量;不断改变,使得J()不断缩小。
维基百科梯度下降法(http://zh.wikipedia.org/wiki/最速下降法)梯度下降法,基于这样的观察:如果实值函数 在点
处可微且有定义,那么函数
在
点沿着梯度相反的方向
下降最快。
因而,如果


有关梯度的知识参加《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同济大学)》P101
因此沿梯度反方向函数J( )减小的最快,以快速收敛到最小值。
改变 的方法:梯度下降
如图所示,水平坐标轴表示,垂直坐标表示J(
)
一开始选择0向量作为初始值,假设该三维图为一个三维地表,0向量的点位于一座“山”上。梯度下降的方法是,你环视一周,寻找下降最快的路径,即为梯度的方向,每次下降一小步,再环视四周,继续下降,以此类推。结果到达一个局部最小值,如下图:
当然,若初始点不同,则结果可能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部最小值,如下:
表明梯度下降的结果依赖于参数初始值。
梯度下降算法的数学表示:
为赋值运算符,即表示程序中的的赋值语句。
每一次将减去
对
求偏导的结果,即沿最陡峭的“山坡”下降(梯度反方向,函数J(
)减小的最快);
针对一组训练数据,将偏导数展开分析:
(PS:把后面的(h(x)-y)视为一个整体);
代入上式:
:学习速度,步长,手动给出的参数。即决定你下山时每一步迈多大。设的过小,收敛时间长,设的过大,可能会超过最小值
(1)
上述为处理一个训练样本的公式,将其派生成包含m个训练样本的算法,循环下式直至收敛:
复杂度分析:
对于每个的每次迭代,即上式所示,时间为O(m)
每次迭代(走一步)需要计算n个特征的梯度值,复杂度为O(mn)
一般来说,这种二次函数的的三维图形为一个碗状,有一个唯一的全局最小值。其等高线为一个套一个的椭圆形,运用梯度下降会快速收敛到圆心。
梯度下降性质:接近收敛时,每次的步子会越来越小。其原因是每次减去乘以梯度,但是梯度会越来越小,所以步子会越来越小。
下图为使用梯度下降拟合的上例房屋大小和价格的曲线
检测是否收敛的方法:
1) 的改变量,若不再变化,则判定收敛
2) ,若不再变化,判定收敛
批梯度下降算法的优点是能找到局部最优解,但是若训练样本m很大的话,其每次迭代都要计算所有样本的偏导数的和,当训练集合数据量大时效率比较低,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于是采用下述另一种梯度下降方法。
(2)
每次计算不需要再遍历所有数据,而是只需计算样本i即可。
即批梯度下降中,走一步为考虑m个样本;随机梯度下降中,走一步只考虑1个样本。
每次迭代复杂度为O(n)。当m个样本用完时,继续循环到第1个样本。
增量梯度下降算法可以减少大训练集收敛的时间(比批量梯度下降快很多),但可能会不精确收敛于最小值而是接近最小值。上述使用了迭代的方法求最小值,实际上对于这类特定的最小二乘回归问题,或者普通最小二乘问题,存在其他方法给出最小值,接下来这种方法可以给出参数向量的解析表达式,如此一来就不需要迭代求解了。
3、 正规方程组
给定一个函数J,J是一个关于参数数组的函数,定义J的梯度关于的导数,它自己也是一个向量。向量大小为n+1维(从0到n),如下:
所以,梯度下降算法可写成:
J:关于参数数组的函数;
下三角:梯度
更普遍的讲,对于一个函数f,f的功能是将一个m*n的矩阵映射到实数空间上,即:
假设输入为m*n大小的矩阵A,定义f关于矩阵A的导数为:
导数本身也是个矩阵,包含了f关于A的每个元素的偏导数。
如果A是一个方阵,即n*n的矩阵,则将A的迹定义为A的对角元素之和,即:
trA即为tr(A)的简化。迹是一个实数。
一些关于迹运算符和导数的定理:
1)
2)
3)
4)
5) ,tra = a
6)
有了上述性质,可以开始推导了:
定义矩阵X,称为设计矩阵,包含了训练集中所有输入的矩阵,第i行为第i组输入数据,即:
则由于,所以可得:
又因为对于向量z,有,则有:
由上述最后一个性质可得:
通过上述6个性质,推导:
倒数第三行中,运用最后一个性质
将置为0,则有:
称为正规方程组
可得:(推导过程知识:迹与矩阵求导)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6f1b330101eu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