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C语言实现)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该博客包含数据结构与算法相关题目的答案解析。有选择题答案,还涉及程序特性、数据结构类型、复杂度计算等简答题答案,以及时间复杂度推导和函数执行次数、返回值等计算题的详细解答。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答案解析

一、

1.D

2.B

3.A

4.D

5.A

6.C

7.B

8.B

 

9.B

10.B

11.C

二、

1.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高效率和低存储量

2. 集合、线性、树、图

3.关系

4. (3+n)*(n-2)/2。分析n+n-1+…+3=(3+n)*(n-2)/2

5. O(n*m)

三、

1、设n=2k(k≥0),根据定义可得:

T(2k)=2T(2k-1)+2k=22T(2k-2)+2*2k

依次类推,T(2k)=2iT(2k-i)+i*2k

因此,当i=k时,有T(2k)=2kT(20)+k*2k=2kT(1)+k*2k=2k+k*2k=2k(1+k)

即T(n)=n(1+k)=n(1+log2n)=O(nlog2n)

2、(1)f(n)的返回值为sum,其实就是计算两重循环中语句sum++的执行次数。第一层循环判断n+1次,其内层语句执行n次;第二层循环执行次数为n+(n-1)+(n-2)+...+2+1;第三层循环执行次数受i和j的值影响,执行次数为(1+2+3+...+n)+(2+3+4+...+n)+...+(n-1+n)+n=n*n(n+1)/2-n(n2-1)/6.

(2)n=5时,f(5)=55,

f(5)的输出结果为:

sum=15

sum=29

sum=41

sum=50

sum=55

第一 绪论作业答案(共50分) 一、分析如下程序中 (1)~ (10)各语句的频度。(每个1分,共10分) Ex( ) { int i , j , t ; (1) for( i=1 ; i<10 ; i++) //n = (2) printf(“\n %d” , i ); //n = (3) for(i=1; i<=2; i++) //n = (4) printf(“\n”); //n = (5) for(i=1; i<=9; i++) //n = { (6) for(j=1; j <= i ; j++) //n = { (7) t = i * j ; //n = (8) printf(“]”,t); //n = } (9) for(j=1; j 0) { if(x > 100) {x -= 10 ; y -- ;} else x ++ ; } 问if 语句执行了多少次?(2分) y--执行了多少次?(2分) x ++执行了多少次?(2分) 三、回答问题(共25分) 书中16页的起泡排序如下: void bubble_sort(int a[],int n){ //将a中整数序列重新排列成自小至大有序的整数序列。 for(i=n-1,change=TRUE;i>=1&&change;--i){ change=FALSE; for(j=0;ja[j+1]{a[j]<-->a[j+1];change=TRUE; } } }//bubble_sort 1.(共15分)分析该算法的最佳情况 ,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下各自的时间复杂度(给出分析思路与过程)。 (1) 最佳情况的时间复杂度分析(5分): (2) 最坏情况的时间复杂度分析(5分): (3) 平均情况的时间复杂度分析(5分): 2.(共10分)比较与C语言书中的起泡排序异同,并从时空效率角度说明谁更优。 四、完成如下选择题(每3分,共9分)。 1. 设f为原操作,则如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 for (i = 1; i*i=1;i--) for(j=1;jA[j+1]) A[j]与A[j+1]对换; 其中n为正整数,则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 A.O(n) B.O(nlog2n) C. O(n3) D. O(n2)
### C语言数据结构第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以下是对C语言数据结构教材第五课后习题的部分答案解析,结合了相关引用内容和专业知识进行详细说明。 #### 1. 双序遍历算法 双序遍历是指对于二叉树的每个节点,先访问该节点,再按双序遍历其左子树,然后再次访问该节点,最后按双序遍历其右子树。以下是实现算法的代码[^2]: ```c void DoubleTraverse(BiTree T) { if (T == NULL) { return; } else if (T->lchild == NULL && T->rchild == NULL) { cout << T->data; // 叶子结点输出 } else { cout << T->data; // 访问当前节点 DoubleTraverse(T->lchild); // 递归遍历左子树 cout << T->data; // 再次访问当前节点 DoubleTraverse(T->rchild); // 递归遍历右子树 } } ``` #### 2. 统计二叉树的叶节点个数 统计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可以通过递归实现。以下是实现该功能的代码[^3]: ```c int LeafNode(BiTree T) { if (T == NULL) { return 0; } else if (T->lchild == NULL && T->rchild == NULL) { return 1; // 当前节点为叶子节点 } else { return LeafNode(T->lchild) + LeafNode(T->rchild); // 递归计算左右子树的叶子节点数 } } ``` #### 3. 判别两棵树是否相等 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相等可以通过递归比较每个节点的值以及其左右子树是否相等来实现。以下是实现该功能的代码[^3]: ```c bool IsEqual(BiTree T1, BiTree T2) { if (T1 == NULL && T2 == NULL) { return true; // 两棵树都为空,相等 } else if (T1 == NULL || T2 == NULL) { return false; // 其中一棵树为空,另一棵不为空,不相等 } else if (T1->data != T2->data) { return false; // 当前节点值不同,不相等 } else { return IsEqual(T1->lchild, T2->lchild) && IsEqual(T1->rchild, T2->rchild); // 递归比较左右子树 } } ``` ### 注意事项 以上代码均基于C语言数据结构基础编写,假设`BiTree`是一个指向二叉树节点的指针类型,且每个节点包含`data`、`lchild`和`rchild`三个成员变量。如果实际使用中定义有所不同,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