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系统架构师,在进行架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经过实践验证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需求分析、模块划分、技术选型和系统演进的全流程。以下从核心设计原则、架构特性原则、工程实践原则三个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说明:
一、核心设计原则:面向对象与架构基础
1. SOLID原则(面向对象设计基石)
- 单一职责原则(SRP):一个模块只负责一项职责
示例:微服务架构中将用户认证(AuthService)与用户信息管理(UserService)拆分为独立服务,避免职责耦合 - 开放-封闭原则(OCP):软件实体应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实现:通过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设计支付接口,新增支付方式时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 里氏替换原则(LSP):子类可替换父类且不破坏程序正确性
反例:若ArrayList重写add()方法抛出异常,则违反LSP - 接口隔离原则(ISP):客户端不依赖不需要的接口
实践:设计微服务API时,按功能拆分接口(如UserReadService与UserWriteService) - 依赖倒置原则(DIP):高层模块不依赖低层模块,两者依赖抽象
Spring实现:通过接口注入依赖(如UserService依赖UserRepository接口而非实现类)
2. DRY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
- 核心思想:避免重复逻辑,抽象公共组件
- 典型实践:
- 公共工具类(如
DateUtil)统一封装 - 微服务中通过网关(Gateway)统一处理跨域、权限校验
- 公共工具类(如
3.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
- 核心思想:设计应简单易懂,避免过度复杂
- 反例:为小型博客系统引入分布式事务框架(如Seata),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
二、架构特性原则:可扩展性、性能与可靠性
1. 可扩展性原则(Scalability)
- AKF三维度扩展:
- X轴:水平复制(如Web服务多实例部署)
- Y轴:按业务拆分(如电商拆分为订单、商品服务)
- Z轴:数据分片(如按用户ID哈希分库)
- 插件化架构:通过SPI机制(如Java SPI、Spring Factories)支持功能扩展
示例:Dubbo的扩展点设计,允许自定义负载均衡策略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