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控制反转(IOC)和依赖注入(DI)的关系

IoC(Inversion of Control
Ioc即“控制反转”,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在Java开发中,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
DI(Dependency Injection
DI即“依赖注入”,是组件之间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依赖注入的目的并非为软件系统带来更多功能,而是为了提升组件重用的频率,并为系统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而无需任何代码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资源来自何处,由谁实现。

要理解IOC和DI的关系,就要理解这两个概念,理解Ioc的关键是要明确“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为何是反转(有反转就应该有正转了),哪些方面反转了”。理解DI的关键是:“谁依赖谁,为什么需要依赖,谁注入谁,注入了什么”。
1.谁控制谁,控制什么
传统Java SE程序设计,我们直接在对象内部通过new进行创建对象,是程序主动去创建依赖对
象;而IoC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即由Ioc容器来控制对象的创建;谁控制谁?当然是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控制什么?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2.为何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
有反转就有正转,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也就是正转;而反转则是由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哪些方面反转了?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3.谁依赖于谁
当然是应用程序依赖于IoC容器
4.为什么需要依赖
应用程序需要IoC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5.谁注入谁
很明显是IoC容器注入应用程序某个对象,应用程序依赖的对象
6.注入了什么
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包括对象、资源、常量数据)

IoC和DI有什么关系呢?
IoC和DI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描述,由于控制反转概念比较含糊(可能只是理解为容器控制对象这一个层面,很难让人想到谁来维护对象关系),所以2004年大师级人物Martin?Fowler又给出了一个新的名字:“依赖注入”,相对IoC?而言,“依赖注入”明确描述了“被注入对象依赖IoC容器配置依赖对象”。依赖注入是从应用程序的角度在描述,可以把依赖注入描述完整点:应用程序依赖容器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外部资源;而控制反转是从容器的角度在描述,描述完整点:容器控制应用程序,由容器反向的向应用程序注入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外部资源。

总结
其实IoC/DI对编程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从代码上,而是从思想上,发生了“主从换位”的变化。应用程序原本是老大,要获取什么资源都是主动出击,但是在IoC/DI思想中,应用程序就变成被动的了,被动的等待IoC/DI容器来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资源了。
这么小小的一个改变其实是编程思想的一个大进步,这样就有效的分离了对象和它所需要的外部资源,使得它们松散耦合,有利于功能复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程序的整个体系结构变得非常灵活


参考:

### 控制反转IoC依赖注入DI)的联系相互关系 #### 1. **控制反转IoC)的本质** 控制反转是一种软件设计原则,核心在于将对象的创建管理权从应用程序内部转移到外部容器中。这种转变使得开发人员无需再手动编写复杂的对象初始化逻辑,从而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1]。具体而言,IoC改变了传统程序中对象创建的方式——原本是由程序员通过`new`关键字显式创建对象,而现在这一职责被委托给了像Spring这样的外部容器。 例如,在没有采用IoC的情况下,一个类可能如下所示: ```java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public UserService() { this.userRepository = new UserRepository(); // 手动创建依赖 } } ``` 而使用IoC后,则变为由容器负责实例化组装依赖关系。 --- #### 2. **依赖注入DI)的作用** 依赖注入是实现控制反转的具体技术手段之一。它通过某种机制(如构造器注入、Setter方法注入或字段注入),将依赖项传递给目标对象,从而使目标对象能够专注于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必关心依赖项的来源[^3]。换句话说,DI定义了如何在运行时动态地为对象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或其他组件。 以下是一个基于构造器注入的例子: ```java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final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Autowired public UserService(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 构造器注入 this.userRepository = userRepository; } public void performAction() { userRepository.save(); } } ``` 在这里,`UserService` 不再自己创建 `UserRepository` 实例,而是等待Spring容器将其注入进来。 --- #### 3. **两者的内在联系** 尽管IoCDI看似独立的概念,实际上它们密不可分: - **IoC 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理念**,旨在解决整体架构中的对象管理依赖问题。 - **DI 则是 IoC 的主要实现方式**,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来满足IoC的目标。 更进一步地说,IoC描述了一个宏观的方向:即“谁应该负责对象及其依赖的管理”。而DI则细化到了微观层面,说明了“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这项工作”[^4]。因此,可以认为DIIoC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实现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经典的比喻:“IoC就像一座房子的整体结构规划图,告诉你哪些房间该放什么家具;而DI则是施工队按照图纸一步步把每件家具摆放到指定位置的过程。” --- #### 4. **总结对比** | 特性 | 控制反转IoC) | 依赖注入DI) | |------------------|------------------------------------------------|-------------------------------------------| | 定义域 | 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流方向 | 明确指出了如何装配依赖 | | 关注点 | 整体架构层面上的对象管理及依赖关系 | 单个对象级别的依赖传递 | | 是否可替代 |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 基本上局限于几种固定的注入形式 | 综上所述,IoC代表了一种广义的思想指导方针,而DI充当着落实这些思想的关键工具角色。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