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GC Roots
在Java中,是通过可达性分析(Reachability Analysis)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该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些被称为引用链(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走过的路径被称为(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即从GC Roots节点到该节点不可达),则证明该对象是不可用的。
在Java中,可作为GC Root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简单讲就是 “栈”+“static”
1. 静态变量
静态集合类
静态集合类,如HashMap、LinkedList等等。如果这些容器为静态的,那么它们的生命周期与程序一致,则容器中的对象在程序结束之前将不能被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泄漏。简单而言,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对象的引用,尽管短生命周期的对象不再使用,但是因为长生命周期对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导致不能被回收。
单例
单例
由于单例的静态特性使得其生命周期跟应用的生命周期一样长,所以如果使用不恰当的话,很容易造成内存泄漏。比如下面一个典型的例子
public class AppManager {
private static AppManager instance;
private Context context;
private AppManager(Context context) {
this.context = context;
}
public static AppManager getInstance(Context context)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AppManager(context);
}
return instance;
}
}
使用单例导致内存泄露的解决方法
1、如果此时传入的是 Application 的 Context,因为 Application 的生命周期就是整个应用的生命周期,所以这将没有任何问题。
2、如果此时传入的是 Activity 的 Context,当这个 Context 所对应的 Activity 退出时,由于该 Context 的引用被单例对象所持有,其生命周期等于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所以当前 Activity 退出时它的内存并不会被回收,换句话说就是回收失败,这就造成泄漏了。
3、memory leak会最终会导致out of memory!对于Android应用来说,就是你的用户打开一个Activity,使用完之后关闭它,内存泄露;又打开,又关闭,又泄露;几次之后,程序占用内存超过系统限制OOM。
2. 非静态内部类
handler
这样虽然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创建,不过这种写法却会造成内存泄漏,因为非静态内部类默认会持有外部类的引用,而该非静态内部类又创建了一个静态的实例,该实例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的一样长,这就导致了该静态实例一直会持有该Activity的引用,导致Activity的内存资源不能正常回收。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android.os.Message msg)
{
if (msg.what == 1)
{
noteBookAdapter.notifyDataSetChanged();
}
}
};
使用Handler导致内存泄露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通过程序逻辑来进行保护。
1.在关闭Activity的时候停掉你的后台线程。线程停掉了,就相当于切断了Handler和外部连接的线,Activity自然会在合适的时候被回收。
2.如果你的Handler是被delay的Message持有了引用,那么使用相应的Handler的removeCallbacks()方法,把消息对象从消息队列移除就行了。
方法二:将Handler声明为静态类。
PS:在Java 中,非静态的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都会隐式地持有其外部类的引用,静态的内部类不会持有外部类的引用。
静态类不持有外部类的对象,所以你的Activity可以随意被回收。由于Handler不再持有外部类对象的引用,导致程序不允许你在Handler中操作Activity中的对象了。所以你需要在Handler中增加一个对Activity的弱引用(WeakReference)。
Other Case
其他内部类,比如监听器,Thread,Task等;资源未及时close;生存周期较长的对象,持有了生存周期较短的对象的引用,以至于那些生存周期短的对象,在无用的情况下,没有得到回收。
容器
public E pop(){
if(size == 0)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E) elementData[--size];
}
写法很简洁,但这里却会造成内存溢出:elementData[size-1]依然持有E类型对象的引用,并且暂时不能被GC回收。我们可以如下修改:
public E pop(){
if(size == 0)
return null;
else{
E e = (E) elementData[--size];
elementData[size] = null;
return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