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linux开机挂载分区

本文详细记录了作者在安装ArchLinux过程中遇到的开机加载问题及NTFS分区挂载难题,通过调整fstab配置成功解决了权限不足的问题,并介绍了在ArchLinux系统中使用ntfs-3g挂载NTFS分区的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心血来潮的安装了archlinux.发现很多内容和ubuntu都很不一样.

至少目前为止,除了速度快以外,我对于它的印象没有好过.实在是太坑爹了.到处都是陷阱.

言归正传,说到archlinux的开机加载,简直就是部血泪史.整整搞了两天才搞定一行代码.

首先说说我的场景:

我三系统共享两个ntfs的分区.windows自不必说了.ubuntu下我把挂载命令写进了rc.local(sudo mount -o gid=1000,uid=1000 /dev/sda5 /media/alai/work).可以完美的拥有读写权限,并且属主是我的普通用户,而不是root..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archlinux采用的并不是这样一个开机启动的方式.我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确切的脚本.我试过自己写挂载脚本,然后放到/etc/xdg/autostart这个目录下.但是脚本写的不好,加载的有问题.想来想去.决定回归到系统文件,最终选定了/etc/fstab.

关于fstab的文件格式我就不多说了.我也没有了解多少.网上这类博客都很多.我只说别人漏掉的.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用网上的教程或者manual提供的方法,挂载的目录的属主都是root.当然有人说可以加rw来让所有用户可读写.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很别扭.我就遇到了一个不是很乐观的场景,下载了一共文件以后执行,但是连root都提示权限不足.实在尴尬.

看了网上的关于fstab文件中第四个字段的说明,隐约觉得他就是mount -o后面的参数.以这个点作为出发点.再去做一个尝试.

/dev/sda1		/media/alai/system 	ntfs-3g		user,rw,suid,exec,gid=alai,uid=alai	0 2
/dev/sda5		/media/alai/work 	ntfs-3g		user,rw,suid,exec,gid=alai,uid=alai	0 2
/dev/sda6		/media/alai/others 	ntfs-3g		user,rw,suid,exec,gid=alai,uid=alai	0 2

上面这段代码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现在我们去验证上面的那个假设.把上面的第四段的参数全封不动的放到一个mount命令的后面来使用一下:


最开始的时候我查的是man fstab .这里面的说明比较少.当我有了上面的假设的时候,我man mount看了一下.

可以看到,第一句话所说的.我的结论有失偏颇.mount的选项和fstab是互通的,只是有的的选项只能用在fstab里面.

另外有个问题还要再说明一下,就是可能有人注意到我的mount的文件格式是ntfs-3g的.这个问题在网上也找了很久的答案.发现在archlinux系统中使用mount的时候,如果你要以可写的权限挂载这个格式的分区,就会出现问题.因为这个格式并不支持写入.报错如下:

logfile is not clean , mounting read-only, mount in windows.

很奇怪的是ubuntu下面我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管他.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用ntfs-3g替代ntfs格式就可以了.只需要安装一个工具即可.

[root@alai alai]# sudo pacman -Ss ntfs-3g
extra/ntfs-3g 2015.3.14-1 [installed]
    NTFS filesystem driver and utilities
[root@alai alai]# sudo pacman -S ntfs-3g   # 执行这条命令就行,上面的-Ss是为了查看有没有找个包.

ok,问题解决了.
<think>我们参考了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其中提到了分区表类型、分区方案建议以及使用dd命令制作镜像等。结合用户问题“如何在ArchLinux中使用软件进行磁盘分区”,我们将重点介绍命令行分区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fdisk、parted和图形化工具GParted(适用于Arch Linux桌面环境)。 ### 一、命令行分区工具(安装前必备) 在Arch Linux安装过程中(Live环境),需使用命令行工具对磁盘分区: 1. **查看磁盘设备** 使用`lsblk`或`fdisk -l`识别目标磁盘(如`/dev/sda`、`/dev/nvme0n1`): ```bash lsblk -f # 显示磁盘及现有分区 ``` 2. **选择分区工具** - **fdisk**(传统MBR/GPT分区) ```bash fdisk /dev/sda # 对sda进行操作 ``` 交互命令: - `g`:创建新的GPT分区表(或`o`创建MBR) - `n`:新建分区 - `t`:更改分区类型(如EFI系统分区类型为`1`,Linux swap为`19`) - `w`:保存并退出 - **parted**(支持高级功能) ```bash parted /dev/sda ``` 交互示例: ```bash (parted) mklabel gpt # 创建GPT分区表 (parted) mkpart "EFI" fat32 1MiB 301MiB # 创建EFI分区 (parted) set 1 esp on # 标记为ESP分区 ``` --- ### 二、图形化工具(已安装桌面环境后) 若已进入Arch Linux桌面,可使用图形工具: 1. **GParted**(推荐) - 安装:`sudo pacman -S gparted` - 功能: - 可视化调整分区大小 - 创建/删除分区表(GPT/MBR) - 格式化分区(支持ext4/Btrfs/NTFS等) ![GParted界面示例](https://gparted.org/images/screenshot-gparted-0.16.1.png) *图:GParted可拖拽调整分区[^3]* 2. **KDE Partition Manager**(KDE桌面) ```bash sudo pacman -S partitionmanager ``` --- ### 三、分区操作实例(GPT方案) 以512GB SSD安装Arch Linux为例: ```bash # 1. 进入fdisk fdisk /dev/nvme0n1 # 2. 创建GPT分区表(输入g) Command: g # 3. 创建EFI分区(300MiB) Command: n Partition number: 1 First sector: 2048 (默认) Last sector: +300M # 输入+300M # 4. 设置分区类型为EFI Command: t Selected partition 1 Partition type: 1 (EFI System) # 5. 创建Swap分区(8GB) Command: n → 默认分区号 → 起始扇区默认 → +8G Command: t → 2 → 19 (Linux swap) # 6. 创建根分区(50GB) Command: n → 默认 → +50G # 7. 创建/home分区(剩余空间) Command: n → 默认 → 直接回车(使用所有剩余空间) # 8. 保存退出 Command: w ``` --- ### 四、格式化与挂载 分区后需格式化并挂载: ```bash # 格式化EFI分区 mkfs.fat -F32 /dev/nvme0n1p1 # 格式化根分区(使用ext4) mkfs.ext4 /dev/nvme0n1p3 # 挂载分区 mount /dev/nvme0n1p3 /mnt # 根分区 mkdir /mnt/boot mount /dev/nvme0n1p1 /mnt/boot # EFI分区 ``` > **注意**:Swap分区需用`mkswap`激活,Btrfs分区用`mkfs.btrfs -f`格式化[^2] --- ### 五、分区恢复与备份 1. **备份分区表** ```bash # GPT磁盘 sgdisk --backup=backup.gpt /dev/sda ``` 2. **误删恢复** 使用`testdisk`扫描丢失分区: ```bash sudo pacman -S testdisk sudo testdisk /dev/sda ``` --- §§ 相关问题 §§ 1. 如何调整已安装系统的分区大小而不丢失数据? 2. Btrfs分区损坏后如何修复? 3. 如何将MBR分区表转换为GPT? [^1]: 分区方案需考虑磁盘类型(SSD/HDD)和双系统需求 [^2]: Btrfs格式化需`-f`强制覆盖现有文件系统 [^3]: GParted图形界面简化了复杂分区操作</think>在Arch Linux中使用软件进行磁盘分区主要涉及命令行工具和图形界面工具两种方式。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 一、命令行分区工具(安装前必备) 在Arch Linux安装过程中(Live环境),需使用命令行工具对磁盘分区: 1. **查看磁盘设备** 使用`lsblk`或`fdisk -l`识别目标磁盘(如`/dev/sda`、`/dev/nvme0n1`): ```bash lsblk -f # 显示磁盘及现有分区 ``` 2. **选择分区工具** - **fdisk**(传统MBR/GPT分区) ```bash fdisk /dev/sda # 对sda进行操作 ``` 交互命令: - `g`:创建新的GPT分区表(或`o`创建MBR) - `n`:新建分区 - `t`:更改分区类型(如EFI系统分区类型为`1`,Linux swap为`19`) - `w`:保存并退出 - **parted**(支持高级功能) ```bash parted /dev/sda ``` 交互示例: ```bash (parted) mklabel gpt # 创建GPT分区表 (parted) mkpart "EFI" fat32 1MiB 301MiB # 创建EFI分区 (parted) set 1 esp on # 标记为ESP分区 ``` 3. **cfdisk**(交互式分区) ```bash cfdisk /dev/sda # 直观的TUI界面 ``` ![cfdisk界面](https://i.imgur.com/8XbYJ7c.png) *通过方向键选择操作,直观创建分区[^3]* --- ### 二、图形化工具(已安装桌面环境后) 若已进入Arch Linux桌面,可使用图形工具: 1. **GParted**(推荐) - 安装:`sudo pacman -S gparted` - 功能: - 可视化调整分区大小 - 创建/删除分区表(GPT/MBR) - 格式化分区(支持ext4/Btrfs/NTFS等) ![GParted界面示例](https://gparted.org/images/screenshot-gparted-0.16.1.png) *图:GParted可拖拽调整分区[^3]* 2. **KDE Partition Manager**(KDE桌面) ```bash sudo pacman -S partitionmanager ``` --- ### 三、分区操作实例(GPT方案) 以512GB SSD安装Arch Linux为例: ```bash # 1. 进入fdisk fdisk /dev/nvme0n1 # 2. 创建GPT分区表(输入g) Command: g # 3. 创建EFI分区(300MiB) Command: n Partition number: 1 First sector: 2048 (默认) Last sector: +300M # 输入+300M # 4. 设置分区类型为EFI Command: t Selected partition 1 Partition type: 1 (EFI System) # 5. 创建Swap分区(8GB) Command: n → 默认分区号 → 起始扇区默认 → +8G Command: t → 2 → 19 (Linux swap) # 6. 创建根分区(50GB) Command: n → 默认 → +50G # 7. 创建/home分区(剩余空间) Command: n → 默认 → 直接回车(使用所有剩余空间) # 8. 保存退出 Command: w ``` --- ### 四、格式化与挂载 分区后需格式化并挂载: ```bash # 格式化EFI分区 mkfs.fat -F32 /dev/nvme0n1p1 # 格式化根分区(使用ext4) mkfs.ext4 /dev/nvme0n1p3 # 挂载分区 mount /dev/nvme0n1p3 /mnt # 根分区 mkdir /mnt/boot mount /dev/nvme0n1p1 /mnt/boot # EFI分区 ``` > **注意**:Swap分区需用`mkswap`激活,Btrfs分区用`mkfs.btrfs -f`格式化[^2] --- ### 五、分区恢复与备份 1. **备份分区表** ```bash # GPT磁盘 sgdisk --backup=backup.gpt /dev/sda ``` 2. **误删恢复** 使用`testdisk`扫描丢失分区: ```bash sudo pacman -S testdisk sudo testdisk /dev/sda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