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在神经网络中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交叉熵在神经网络中的作用及其与Softmax函数的关系。通过实例解释了交叉熵如何衡量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距,并展示了在TensorFlow中的具体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交叉熵的作用

通过神经网络解决多分类问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在最后一层设置n个输出节点,无论在浅层神经网络还是在CNN中都是如此,比如,在AlexNet中最后的输出层有1000个节点: 
这里写图片描述
而即便是ResNet取消了全连接层,也会在最后有一个1000个节点的输出层: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般情况下,最后一个输出层的节点个数与分类任务的目标数相等。假设最后的节点数为N,那么对于每一个样例,神经网络可以得到一个N维的数组作为输出结果,数组中每一个维度会对应一个类别。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如果一个样本属于k,那么这个类别所对应的的输出节点的输出值应该为1,而其他节点的输出都为0,即[0,0,1,0,….0,0],这个数组也就是样本的Label,是神经网络最期望的输出结果,交叉熵就是用来判定实际的输出与期望的输出的接近程度!

Softmax回归处理

神经网络的原始输出不是一个概率值,实质上只是输入的数值做了复杂的加权和与非线性处理之后的一个值而已,那么如何将这个输出变为概率分布? 
这就是Softmax层的作用,假设神经网络的原始输出为y1,y2,….,yn,那么经过Softmax回归处理之后的输出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很显然的是: 
这里写图片描述 
而单个节点的输出变成的一个概率值,经过Softmax处理后结果作为神经网络最后的输出。

交叉熵的原理

交叉熵刻画的是实际输出(概率)与期望输出(概率)的距离,也就是交叉熵的值越小,两个概率分布就越接近。假设概率分布p为期望输出,概率分布q为实际输出,H(p,q)为交叉熵,则: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个公式如何表征距离呢,举个例子: 
假设N=3,期望输出为p=(1,0,0),实际输出q1=(0.5,0.2,0.3),q2=(0.8,0.1,0.1),那么:

这里写图片描述

很显然,q2与p更为接近,它的交叉熵也更小。 
除此之外,交叉熵还有另一种表达形式,还是使用上面的假设条件: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结果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以上的所有说明针对的都是单个样例的情况,而在实际的使用训练过程中,数据往往是组合成为一个batch来使用,所以对用的神经网络的输出应该是一个m*n的二维矩阵,其中m为batch的个数,n为分类数目,而对应的Label也是一个二维矩阵,还是拿上面的数据,组合成一个batch=2的矩阵: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所以交叉熵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列向量(根据第一种方法): 
这里写图片描述 
而对于一个batch,最后取平均为0.2。

在TensorFlow中实现交叉熵

在TensorFlow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cross_entropy = -tf.reduce_mean(y_ * tf.log(tf.clip_by_value(y, 1e-10, 1.0))) 
  • 1

其中y_表示期望的输出,y表示实际的输出(概率值),*为矩阵元素间相乘,而不是矩阵乘。 
上述代码实现了第一种形式的交叉熵计算,需要说明的是,计算的过程其实和上面提到的公式有些区别,按照上面的步骤,平均交叉熵应该是先计算batch中每一个样本的交叉熵后取平均计算得到的,而利用tf.reduce_mean函数其实计算的是整个矩阵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结果会有差异,但是并不改变实际意义。 
除了tf.reduce_mean函数,tf.clip_by_value函数是为了限制输出的大小,为了避免log0为负无穷的情况,将输出的值限定在(1e-10, 1.0)之间,其实1.0的限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概率怎么会超过1呢。

由于在神经网络中,交叉熵常常与Sorfmax函数组合使用,所以TensorFlow对其进行了封装,即:

cross_entropy = tf.nn.sorf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y_ ,y) 
  • 1

与第一个代码的区别在于,这里的y用神经网络最后一层的原始输出就好了。

转载出自于:https://blog.youkuaiyun.com/chaipp0607/article/details/73392175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交叉熵损失函数的具体概念和用法。首先,我要回顾交叉熵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CNN的结构和应用场景来解释。 首先,交叉熵是信息论中的概念,用于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在机器学习中,尤其是在分类任务中,通常使用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因为分类问题通常涉及预测类别概率。交叉熵损失函数能够有效地度量模型输出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距,从而指导模型参数的更新。 接下来,我需要将交叉熵与CNN结合起来。CNN主要用于处理图像等具有网格结构的数据,通过卷积层、池化层等提取空间特征,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在分类层,通常会使用Softmax函数将输出转换为概率分布,然后计算交叉熵损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交叉熵损失函数在CNN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在PyTorch中,可以使用`nn.CrossEntropyLoss()`,它内部已经结合了Softmax函数,因此不需要在模型最后额外添加Softmax层。而在TensorFlow中,可能需要明确使用`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这些实现细节可能会影响用户的实际应用,所以需要详细说明。 另外,用户可能关心交叉熵损失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交叉熵的公式是$L = -\sum_{i=1}^C y_i \log(p_i)$,其中$y_i$是真实标签的one-hot编码,$p_i$是预测概率。在CNN中,这个损失函数会随着反向传播算法,通过优化器(如SGD、Adam)来更新卷积核参数和全连接层的权重,从而最小化损失值。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例如类别不平衡时的处理办法。这时候可以提到加权交叉熵或者焦点损失(Focal Loss),这些方法通过调整不同类别的权重来改善模型性能。此外,多标签分类任务可能需要使用二元交叉熵,这点也需要区分清楚。 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提到功能连接性计算和优化器的调整。虽然引用[3]是关于功能连接性的CNN应用,可能与当前问题关联不大,但引用[4]提到通过改变优化器或微调神经网络(如应用正则化或学习率衰减)来提高准确性。这可能提示在解释交叉熵损失函数时,可以结合优化器的选择和使用,例如Adam优化器配合交叉熵损失的效果,或者如何通过正则化防止过拟合,从而提升模型性能。 此外,需要确保回答符合用户的要求,比如使用中文,数学公式用$...$格式,独立公式用$$...$$。例如,交叉熵的公式应该写成: $$ L = -\sum_{i=1}^{C} y_i \log(p_i) $$ 并且需要检查LaTeX语法是否正确,避免格式错误。 可能用户还会关心交叉熵损失函数在CNN中的具体应用步骤,比如前向传播时如何计算损失,反向传播时如何梯度下降。这部分可以通过代码示例来展示,比如使用PyTorch或TensorFlow的实现代码,这样用户能更直观地理解用法。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围绕交叉熵损失函数展开,例如与其他损失函数的对比、在多分类任务中的调整、在图像分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用户进一步深入学习。 总结思考过程: 1. 交叉熵的基本概念和数学公式。 2. CNN的结构及其在分类任务中的流程。 3. 交叉熵在CNN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4. 实现时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框架中的使用方法。 5. 结合引用中的优化方法,讨论如何优化模型性能。 6. 生成相关问题,引导用户扩展知识。</think>### 卷积神经网络中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 基本概念 交叉熵(Cross Entropy)是信息论中用于衡量两个概率分布差异的指标。在卷积神经网络(CNN)中,它被广泛用作分类任务的损失函数,通过比较模型预测概率分布$p_i$与真实标签分布$y_i$的差异来优化参数[^4]。其数学定义为: $$ L = -\sum_{i=1}^{C} y_i \log(p_i) $$ 其中,$C$为类别总数,$y_i$为真实标签的one-hot编码,$p_i$为模型输出的Softmax概率。 #### CNN中的实现流程 1. **特征提取**:通过卷积层和池化层提取输入数据的空间特征。 2. **分类层**:全连接层将特征映射到类别空间,输出未归一化的得分(logits)。 3. **概率转换**:应用Softmax函数将logits转换为概率分布: $$ p_i = \frac{e^{z_i}}{\sum_{j=1}^{C} e^{z_j}} $$ 4. **损失计算**:使用交叉熵损失比较预测概率与真实标签的差距,并反向传播更新权重[^1]。 #### 代码示例(PyTorch)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 定义CNN模型 class CN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 super().__init__() self.conv_layers = nn.Sequential( nn.Conv2d(3, 16, kernel_size=3), nn.ReLU(), nn.MaxPool2d(2) ) self.fc = nn.Linear(16*13*13, num_classes) # 假设输入图像尺寸为28x28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conv_layers(x) x = x.view(x.size(0), -1) return self.fc(x) # 初始化模型和损失函数 model = CNN(num_classes=10)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 自动包含Softmax # 假设输入数据 inputs = torch.randn(4, 3, 28, 28) labels = torch.tensor([2, 5, 1, 9]) # 前向传播与损失计算 outputs = model(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 #### 关键用法 1. **多分类任务**:适用于图像分类(如MNIST、CIFAR-10),需配合Softmax使用。 2. **优化器选择**:常与Adam或SGD结合,引用[4]提到可通过学习率衰减提升精度。 3. **类别不平衡处理**:可对损失函数加权(`weight`参数)或使用焦点损失(Focal Loss)。 4. **数值稳定性**:框架(如PyTorch)的`CrossEntropyLoss`已集成Log-Softmax,避免数值溢出。 #### 与其他损失函数的对比 | 损失函数 | 适用场景 | 特点 | |----------------|------------------------|------------------------------| | 交叉熵损失 | 多分类 | 概率匹配,梯度稳定 | | 均方误差(MSE)| 回归任务 | 对异常值敏感,分类中少用 | | 二元交叉熵 | 二分类/多标签分类 | 每个类别独立计算概率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