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S界面设置
1.新建设置:初始化的尺寸参数设置,以及一些常用的快捷键
1.1新建文件 ctrl+N
1.2设置一些参数(宽度,高度,单位为像素,背景为透明,分辨率为72),存储预设,给文件起个名字,下次直接按照之前的设置新建PSD文件
2.移动工具设置
2.1 移动工具的快捷键 V
2.2移动工具的作用
可以自动移动图层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2.2移动工具针对前端的设置
勾选自动选择,设置为图层
或者不勾选自动选择,设置为图层,在移动的时候ALT+移动
3.视图设置
3.1打开智能参考线(视图-->显示-->智能参考线)
3.1.1智能参考线的作用(切图时有帮助)
移动时可以自动吸附到参考线上,绘制图形,在排列时会自动生成参考线方便校准
3.2打开标尺(ctrl+R)
3.3打开必要的窗口
信息,字符,图层,历史记录 面板打开
信息面板-->面板选项-->设置第一颜色信息为RGB颜色,第二颜色信息为RGB颜色,标尺单位为像素,勾选文档大小和文档尺 ![]()
3.4 参数设置
编辑-->单位和标尺-->标尺和文字都选择像素 ![]()
3.5保存工作区的设置
窗口--->工作区-->新建工作区-->设置一个名字
小结:在使用PS时,先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1.新建文件,存储一个基本的设置
2.移动工具,自动勾选,还有选择图层
3.打开标尺和智能参考线
4.打开所需的四个面板(信息,字符,历史记录,图层)
5.信息面板的配置设置
6.首选项,修改单位和标尺
7.保存工作区
二.PS基本操作
1.PS的基本工具操作和技巧
1.1.ps基本介绍
从上到下:菜单 属性
1.2.移动工具
1.2.1.ctrl可以选择同时选中多个图层
1.2.2. 按下CTRL键,点击图层中间,可以形成一个以这个图层为选区的选区,我们在信息面板上可以看到这个图层的信息,比如宽和高。
1.3 .选区工具
1.3.1.一旦有了选区,任何操作都是针对选区的
比如:框住选区,右键填充![]()
1.3.3. 选区工具的扩展
单行选区(一个像素)
单列选区
椭圆选区
1.3.4. shift+选区工具--》
按住shift和矩形选区工具--》正方形
按住shift和椭圆选区工具--》圆形
先放开鼠标再放开shift
1.3.5. alt+选区工具--》
选中某点 按住alt和矩形选框工具--》以这个点为一个角的矩形
选中某点 按住alt和椭圆工具--》以这个点为圆心的椭圆
1.3.6.shift 和alt 配合选区工具
画一个以某点为圆心的圆
画一个以某点为角的正方形
1.3.6.选区工具的菜单
1.
2.并 (快捷:shift键+选区:先放开鼠标)
3.差 (快捷:ALT键+选区:先放开鼠标)
4.交
1.3.7 选区工具的快捷键
1.M->选区工具
2.shift+M-->椭圆选区工具,和矩形选区循环切换
1.4.放大镜工具
1.4.1. ALT+鼠标滑轮向上--》放大
ALT+鼠标滑轮向下 --》减小
空格键+鼠标--》移动画布
1.5.套索工具
1.5.1.套索工具快捷键L
1.5.2.shift+L--》切换套索的扩展工具
1.5.3. 多边形套索工具(一定闭合)
磁性套索工具
1.6快速选择工具
1.6.1快速选择工具
选中颜色相同的选区([放小]放大)
1.6.2魔棒工具
选中容差为一定大小的选区
小结:套索工具 快速选择工具 选区工具都是选中一个选区
1.7 裁剪工具
1.7.1.画出区域,剪裁,存储为一个PSD
1.7.2 使用选区工具选中一个区域,按裁剪工具,可以将选区(包含选区最小的矩形)直接裁剪出来
1.7.3.使用选区工具选中字体选区,按裁剪工具,裁剪出来,按alt+点击图层中间,可以只将字体这个图层留下,可以用来导出PNG
1.7.4.扩展工具:切片工具和切片选择工具
1.8 吸取工具
1.9.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1.9.1 污点修复画笔工具:抹掉某些内容
1.9.2修复画笔工具:按下ALT键,放开,然后再涂出来。
1.9.3修补工具:可以画出一个区域,然后修补成别的内容
2.图层的原理及其操作(图层的基本原理以及结合工具 的操作技巧)
2.1以画一个五环为例子(alt+delete 填充前景色 ctrl+delete填充背景色)
步骤:
1.ctrl+shift+n新建图层
2.shift+椭圆选区---》画出一个圆
3.alt+delete填充颜色
4.右键--》变换选区 alt+shift 缩小 delete删除
5.ctrl+T自由变换
6.alt+移动工具--》赋值出多个图层
7.给每个圆环填充颜色
3.参考线及其辅助(如何灵活应用参考线做辅助操作)
3.1 菜单的快捷键 (alt+对应的菜单快捷键)然后再按对应选项的快捷键
3.2 ctrl+;隐藏参考线,再按,打开参考线
小结:PS快捷方式的总结
ctrl+N-->新建文件
V-->移动工具
M-->选区工具
L-->套索工具
CTRL+R -->打开标尺
CTRL+;-->关闭参考线
alt+菜单对应的快捷键
CTRL+T自由变换
alt+delete 填充前景色
ctrl+delete填充背景色
shift+椭圆--》圆
shift+矩形选框工具--》正方形
alt+椭圆--》形成以某个点为圆心的圆
alt+矩形--》形成以某个点为角的正方形
shift+L-->切换套索扩展工具
shift+M-->切换选区扩展工具
alt+鼠标 改变画布大小
shift+选区工具--》并
alt+选区工具--》交
三.PS传统切图
1.切图和切片(切图和切片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1.1使用切片工具将必须的图片切出来
文字可以使用HTML实现的不切
基本的LOGO要切
1.2借助参考线实现切片
拉了参考线完成之后,点击切片工具,再基于参考线进行切片
2.切片的基本操作及其技巧(介绍切片工具以及基本操作,介绍切片的技巧)
3.导出操作(导出为web可用格式)
快捷键ATRL+SHIFT+CTRL+S
四.PS精准切图(传统切图的误差不可避免)
1.切图流程的改变
文件--》脚本--》将图层导入到文件
选中 透明 交错 裁切图层
补充:
1.现在切图都不这样一下子全部切出来
对于切图你要懂得什么时候切JPG、GIF或PNG格式的图片,了解这三种格式图片的区别,另外PNG格式的它还分PNG8、PNG24和PNG32这三种格式。然后我们有时可能会采用到css sprite技术,这时你要知道什么一类icon等图标可以整合到一张大图中,减少对服务器的请求加载次数。
2.现在的’切图‘是一种思路。看到设计稿,脑子里迅速形成’’切图‘‘思路,哪些平铺、哪些用纯css实现,哪些用png24,哪些合并, UI的层次是怎样的,模板怎么组织...... ,这是现在的’’切图”方式,是前端工程师必备的最基本能力。而最终只是把必须分离出来的图用PS“切”出来。
3.图片,文件的命名规范
4.尽量可能的少用图片
五.扩展知识介绍
1.自动切图
1.1.使用 PSCC版本开始集成的新功能实现自动切图
这个需要先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编辑-->首选项(ctrl+K)-->增效工具-->勾选启用生成器(注意下次开启PS时,设置才起到作用)
文件-->生成-->图像资源
为图层重命名,增加后缀就会保存相应的图层到某种图片格式
.jpg8(80%的品质) .jpg10(默认是100%的品质) .png8 .png24(png8和png24透明度是不一样的) 100%**@2x.jpg(放大2倍)
JPG是一种对图片进行有损压缩的图片格式
PNG是一种对图片进行无损压缩的图片格式
可以直接命名好
1.2.介绍SVG和webP格式导出技巧
svg格式(矢量图的格式):后缀:.svg
webP格式:方式如上
2.抽出资源
2.1介绍PSCC2014开始导出SVG格式的办法
3.复制CSS
3.1.介绍PSCC自动生成CSS的办法
选中图层-->图层菜单-->复制CSS-->粘贴到sublime中
4.图层管理
4.1.如何对PSD图中的大量图层进行管理
2.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