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完美的两个软件,太厉害了!

文章介绍了航天飞机飞行控制软件的开发流程,强调了严格的需求定义和质量管理,以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如何创造出近乎无错的软件。另一方面,讲述了高德纳开发的排版系统TEX,它的卓越质量和几乎无需改进的状态,展示了个人编程技艺的巅峰。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软件,一个体现了人类在软件开发流程上的极致,另外一个则体现了程序员个体能力的巅峰

01

航天飞机飞控软件

先来说第一个,航天飞机飞行控制软件,就是下图这个大家伙。

1489657d122c8c5fff9570a072f4151c.png

航天飞机重达120吨,还携带着2000吨的燃料。

它有四台硬件相同,软件也相同的计算机对发射过程进行精准控制,从几千个传感器中提取信息,每秒做出几百个决定,并且对每个决定进行投票。

第五台计算机,则运行着不同的软件,随时待命,准备替换其他发生故障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要确定什么时候对主发动机点火,什么时候下令固体火箭助推器点火,火箭姿态控制....

每次发射,软件都控制着价值40亿美元的设备,六名航天员的生命,以及国家的梦想。

这个软件不能崩溃,不能重启,最小的误差都不允许:一个三分之二秒的计时错误就会使航天飞机偏离航线近5公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航天飞机小组实现了目标:软件几乎没有错误,接近完美。

软件的最后三个版本,每个版本(42万行代码)只有一个Bug。

最后的11个版本一共有17个错误,同等复杂度的商业程序有5000个。

这样的软件是如何炼成的呢?

答案是极为苛刻软件流程。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航天飞机软件小组有260名员工,这些人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开发文化。

没有超级明星程序员,开发软件的整个流程都是有意设计的,不依赖任何特定的人。

这个流程使得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满足最后期限,交付完全符合其承诺的软件。

这个流程包含几个要点:

1. 软件的质量取决于软件的计划

在航天飞机软件开发小组,软件开发周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写代码,而是和NASA一起用来讨论需求:软件应该做什么事情。

即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要达成一致。不是口头达成一致,而是写下来,文档化,形成规范,非常专业和精确。

未经双方的同意,规范中的任何内容都不会更改。

没有良好定义的规范,程序员不会改任何一行代码。

例如让航天飞机使用GPS导航,这一变化仅涉及6366行代码,占程序总量的1.5%, 但是相关的文档长达2500页,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分支,几乎就是伪代码了。

而航天飞机系统的软件,总文档足足有30卷,40000页!

2. 两个百科全书式的数据库

一个是代码历史的数据库,每一行代码都有注释,显示每次的更改时间,更改原因,更改目的,有哪些文档详细说明了更改。

对于代码发生的一切都记录在这里,每一行代码的“祖谱”都可以立刻提供给每个人。

第二个是错误数据库,记录了软件在编写和运行时发生的每一个错误,可以追溯到近20年前。

每个错误都会记录下它被发现的时间,是谁发现了它,当时正在发生什么活动(测试,训练,飞行),错误是如何引入的,为什么逃过了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的严格审查.....

由于积累了如此多的数据,以至于他们开发了一个代码模型,能预测某个版本中可能有多少错误。

如果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发现的Bug太少,大家会重复流程,努力使得现实和预测相匹配。

3.不止要修复错误,要修复任何引入错误的东西

如果软件存在缺陷,那么编写它的方式一定存在问题。

在计划阶段没有发现的Bug,是如何逃过检查的?检查流程是否出了问题,是不是要在checklist上增加一项检查?

重要的是,不要将错误归咎于个人。流程要承担责任---启动一个分析的流程来发现Bug的原因。

航天飞机软件开发小组的流程是如此强大,不仅仅通过了SEI CMM5的认证,而且SEI的不少标准就来自于这个小组的各种实践。

洛克希德马丁开发了近乎完美的软件,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问题:这种开发方式会不会扼杀创造力?

他们的回答是:会,因为大家必须按照手册上规定的流程去做,并且时时刻刻都有人在背后监督。

人们必须将创造力用于改变流程,而不是改变软件。

02

排版软件TEX

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在程序员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06eee0ab2e97ddb0cab38e62f5fc223c.jpeg

1973年,这部刚出到第三卷的书(计划写七卷)已被计算机界视为“神作”, 1974年美国计算机学会就“迫不及待”的把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图灵奖授予高德纳。

此时高德纳仅仅36岁 !只靠一套还没有完成的书就获得ACM图灵奖,不但是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了。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拿到图灵奖以后, 高德纳宣布暂停写作, 理由竟然是现有的计算机排版系统太差,破坏了书的美感 !然后单枪匹马开发出了革命性的排版系统TEX , TEX至今仍是全球学术排版的不二之选。

TEX功能强大,几乎无懈可击,其版本号也很有意思,不是数字(3.0, 3.1, 3.2....) 也不是年份(Windows 95, 98, 2000...),而是不断逼近的圆周率 (3.1415926...) ,这从侧面反映了软件几近完美,不需要做改进了。

高德纳曾表示“最后一次升级是(于我过世后)将版本数改为 π,那时任何余下的漏洞将被看作程序的功能!

有趣的是高纳德为此还设置了奖金,谁能从TEX 发现第一个Bug ,奖励2.56美元,然后每年翻一倍,5.12,10.24......

作为算法的大师,不可能不知道指数增长的可怕性,但高德纳对自己的代码质量非常有信心,事实上,当奖金达到327.68美元以后,基本上就没什么Bug报出来了。 

那些找到Bug 的人收到高德纳签名的支票以后也不去兑换, 而是作为珍品收藏了 :-)

高德纳编程能力之强可以说是碾压硅谷的所有程序员,面向对象的发明人Alan Kay(2003年图灵奖)这么说过:

60年代末,当我在斯坦福从事AI项目时,每个感恩节我们都会和硅谷的编程高手们举行编程竞赛,McCarthy(人工智能之父,1971年获图灵奖)出题, 奖品是好像是一只火鸡。

高德纳参与的那一年,把我们都给虐了, 他的代码无论是程序执行和算法执行都是最快的,并且他用的是一台最慢的批处理机器!

我们问高德纳:“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当我学习编程时,如果每天有五分钟的时间使用机器,就高兴得不得了, 所以必须要让程序一次运行成功,没有错误,算法设计达到最佳。”

(完)

1f304ffe6b289f4077bcc0432af372f2.png

4b9e334d9709b9695ad282e9918fd030.png

2947657c73bc592bbda83e55bb58f888.png

bbc3360aa19f6114351a7b0ca165bbad.png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的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围绕基于遗传算法的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展开研究,重点介绍了一种结合遗传算法的新颖优化方法,并通过Matlab代码实现验证其在复杂调度问题中的有效性。文中还涵盖了多种智能优化算法在生产调度、经济调度、车间调度、无人机路径规划、微电网优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示了从理论建模到仿真实现的完整流程。此外,文档系统梳理了智能优化、机器学习、路径规划、电力系统管理等多个科研方向的技术体系与实际应用场景,强调“借力”工具与创新思维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从事智能优化、自动化、电力系统、控制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尤其适合正在开展调度优化、路径规划或算法改进类课题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遗传算法及其他智能优化算法(如粒子群、蜣螂优化、NSGA等)在任务调度中的设计与实现;②掌握Matlab/Simulink在科研仿真中的综合应用;③获取多领域(如微电网、无人机、车间调度)的算法复现与创新思路; 阅读建议:建议按目录顺序系统浏览,重点关注算法原理与代码实现的对应关系,结合提供的网盘资源下载完整代码进行调试与复现,同时注重从已有案例中提炼可迁移的科研方法与创新路径。
【微电网】【创新点】基于非支配排序的蜣螂优化算法NSDBO求解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的蜣螂优化算法(NSDBO),用于求解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该方法结合非支配排序机制,提升了传统蜣螂优化算法在处理多目标问题时的收敛性和分布性,有效解决了微电网调度中经济成本、碳排放、能源利用率等多个相互冲突目标的优化难题。研究构建了包含风、光、储能等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模型,并通过Matlab代码实现算法仿真,验证了NSDBO在寻找帕累托优解集方面的优越性能,相较于其他多目标优化算法表现出更强的搜索能力和稳定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电力系统或优化算法基础,从事新能源、微电网、智能优化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应用于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设计;②作为新型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与改进基础,用于解决复杂的多目标工程优化问题;③帮助理解非支配排序机制在进化算法中的集成方法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仿真实现。;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深入理解算法实现细节,重点关注非支配排序、拥挤度计算和蜣螂行为模拟的结合方式,并可通过替换目标函数或系统参数进行扩展实验,以掌握算法的适应性与调参技巧。
本项目是一个以经典51系列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设计实现的一款高性价比数字频率计。它集成了信号输入处理、频率测量及直观显示的功能,专为电子爱好者、学生及工程师设计,旨在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频率测量解决方案。 系统组成 核心控制器:STC89C52单片机,负责整体的运算和控制。 信号输入:兼容多种波形(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的输入接口。 整形电路:采用74HC14施密特触发器,确保输入信号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分频电路:利用74HC390双十进制计数器/分频器,帮助进行频率的准确测量。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清晰展示当前测量的频率值(单位:Hz)。 电源:支持标准电源输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功能特点 宽频率测量范围:1Hz至12MHz,覆盖了从低频到高频的广泛需求。 高灵敏度:能够识别并测量幅度小至1Vpp的信号,适合各类微弱信号的频率测试。 直观显示:通过LCD1602液晶屏实时显示频率值,多显示8位数字,便于读取。 扩展性设计:基础版本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用户可根据需要添加更多功能,如数据记录、报警提示等。 资源包含 原理图:详细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帮助快速理解系统架构。 PCB设计文件:用于制作电路板。 单片机程序源码:用C语言编写,适用于Keil等开发环境。 使用说明:指导如何搭建系统,以及基本的操作方法。 设计报告:分析设计思路,性能评估和技术细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