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操作的原理和本质

本文重点:

概念:原子操作
内容:原子操作的本质和实现


基本概念:

分解概念:涉及的知识点
1、 并行和并发
2、 如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3、 cache一致性
4、 原子操作的实现-软件
5、 原子操作的实现-硬件


详细解释:

1、 并行和并发

原子(atomic):是“不能被进一步分割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意为“不可被中断的一个或一系列操作”。

并发:单核cpu上,当多个线程在在操作时,把cpu运行时间划分为若干时间段,再将时间段分配给各个线程执行,在一个时间段的线程代码运行时,其他线程处于挂起状态。

并行:多核cpu上,当一个核心处理器执行一个线程时,另一个核心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这个线程。

2、 如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1)使用总线锁保证原子性
(2)使用缓存锁保证原子性

3、 cache一致性
缓存一致性主要是通过MESI协议实现。
4、 原子操作的实现-软件
所谓的锁,本质上只是内存中的一个整形数,不同的数值表示不同的状态,比如1表示空闲状态和加锁状态。加锁时,判断锁是否空闲,如果空闲,修改为加锁状态,返回成功,如果已经上锁,返回失败,解锁时,就把锁状态修改为空闲状态。
我们可以把上锁的过程具体表示为:

  • 读内存表示锁的变量

  • 判断锁的状态

  • 如果已经加锁,返回失败

  • 否则把锁设置为上锁状态, 返回成功

    上面的每一个步骤都对应一条汇编语句,可以认为这每一步操作都是原子的,什么情况会导致两个线程同时获取到锁?
    中断: 当线程A执行完第一步后,发生了中断,os调度线程B,线程B也来加锁并且加锁成功,此时又发生中断,OS调度线程A执行,从第二步开始,也加锁成功。
    多核: 见上面例子。
    那么怎么解决呢? 能不能让硬件做一种加锁的原子操作呢? 大名鼎鼎的“test and set”指令就是做这个事情的,该指令将读取内存、判断和设置值作为一个原子操作。单核环境下,锁的操作肯定是原子性了,多核呢?貌似还是不行,因为多个核心他们的锁操作是没有干扰的,都能够同时执行“test and set”,还是会出现两个线程同时获取到锁的情况, 所以硬件提供了锁内存总线的机制,在锁内存总线的状态下执行“test and set”操作就可以保证一个只有一个核执行成功,也就保证了不会存在多线程获取到锁的情况。
    5、 原子操作的实现-硬件
    cpu会通过对总线加锁的手段来解决多核同时获取锁的情况,它到时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cpu芯片上有一个HLOCK Pin,可以通过发送指令来操作,将#HLOCK Pin电位拉低,并持续到这条指令执行完毕,从而将总线锁住,这样同一总线上的其他CPU就不能通过总线来访问内存了。最开始这些功能是用来测试cpu的,后来被操作系统实现而封装成各种功能:关键代码段,信号量等。
    在加锁的代码编译成汇编后,会有个lock指令前缀:

Causes the processor’s LOCK# signal to be asserted during execution of the accompanying instruction (turns the instruction into an atomic instruction). In a multiprocessor environment, the LOCK# signal insures that the processor has exclusive use of any shared memory while the signal is asserted.

lock会使得紧跟在其后的指令变成atomic instruction,暂时的锁一下总线,指令执行完,总线就解锁了。


<think>嗯,用户现在想深入了解原子操作内存屏障解决的问题,这其实是在探讨并发编程的核心机制。从之前的对话历史看,用户已经对Intel MESI协议有过研究,现在显然是想延伸到更底层的同步原语。 用户引用的大量资料都指向三个关键点:原子性、可见性顺序性。这确实是多线程编程最棘手的三个问题。有趣的是,用户特别标注了“系统级指令(用户不可见)”的要求,说明ta需要专业级的底层解释,而不是简单的API说明。 注意到用户引用的资料[2]提到“原子性、可见性、内存序的区分”,这个切入点很专业。确实很多开发者会混淆这些概念。比如原子操作常被误认为能解决所有并发问题,但其实它主要解决原子性,而可见性需要内存屏障配合。资料[4]中锁与原子操作的对比分析也很关键,用户似乎想厘清这两者的本质差异。 用户可能正在学习Brpc这类高性能框架的源码,或者是准备系统级开发的面试。从ta反复强调“硬件层面”“编译器层面”来看,ta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用mutex还是atomic”这种建议,而是想理解CPU编译器如何协作实现同步。 需要特别注意数学表达式的规范要求。在解释内存屏障原理时,类似“$LoadLoad$/$StoreStore$”这样的指令序列必须严格用$包裹。对于重排序的示例,用$$y=\alpha\cdot x + \beta$$这样的独立公式会更清晰。 用户引用的资料[5]提到CAS实现锁的原理,这个可以展开说明。不过要避免过度深入LL/SC指令这样的硬件细节,点到MESI协议层面即可,毕竟用户已经了解该协议。重点应该放在: - 原子操作如何通过CPU指令实现不可分割性 - 内存屏障如何影响编译器CPU的行为 - 为什么单独使用原子操作无法保证顺序性 最后生成的问题需要覆盖不同层次:既有底层原理(如内存屏障类型差异),也有实践场景(如自旋锁实现),这样能帮助用户按需深入。 </think>原子操作内存屏障共同解决了多核系统中的两大并发核心问题:**操作原子性****内存可见性/顺序性**。以下是具体解析: --- ### 一、原子操作解决的问题 原子操作的核心是**保证操作的不可分割性**,即在多线程环境下: 1. **避免指令交错导致的竞态条件** 例如自增操作 `i++` 在汇编层面分为“读-改-写”三步,非原子操作可能导致多个线程同时修改时产生错误结果。原子操作确保这一过程不可中断,解决如计数器、标志位更新等场景的数据一致性问题[^3]。 2. **实现无锁数据结构** 通过原子指令(如CAS),无需锁即可实现线程安全的队列、栈等结构: ```c++ void push(Node* new_node) { Node* old_top = top.load(std::memory_order_relaxed); do { new_node->next = old_top; } while (!top.compare_exchange_weak(old_top, new_node)); // CAS原子操作 } ``` --- ### 二、内存屏障解决的问题 内存屏障解决**指令重排缓存一致性**引发的可见性与顺序性问题: 1. **禁止编译器/CPU重排指令** 编译器或CPU可能为了优化调整指令顺序(如 `StoreLoad` 重排),导致逻辑错误: ```c++ // 线程1 x = 42; // Store flag.store(true); // Store (可能被重排到x=42之前执行) // 线程2 if (flag.load()) { // Load assert(x == 42); // 可能失败! } ``` 添加释放屏障可解决: ```c++ x = 42; std::atomic_thread_fence(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屏障:禁止上方写操作下移 flag.store(true); ``` 2. **强制缓存同步** 多核系统中,写操作可能暂存在本地缓存(如MESI协议的Modified状态),其他核无法立即读到新值。内存屏障触发缓存刷新,确保写结果全局可见[^1][^4]。例如自旋锁释放时: ```c++ void unlock() { lock_flag.store(fals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释放屏障:确保临界区写操作先完成 } ``` 3. **实现同步原语语义** 锁的获取/释放、信号量等依赖屏障控制操作顺序: - **获取屏障** (`acquire`): 确保屏障后操作不会重排到屏障前 - **释放屏障** (`release`): 确保屏障前操作不会重排到屏障后 (锁示例:加锁时用获取屏障,解锁时用释放屏障[^4]) --- ### 三、原子操作与屏障的协同 两者结合可实现高效同步: - **原子操作** 提供基础读写原子性 - **内存屏障** 控制原子操作的时序可见性 例如C++中: ```c++ std::atomic<int> x; x.store(10,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原子写+释放屏障 int a = x.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原子读+获取屏障 ``` --- ### 关键技术点对比 | **机制** | 解决问题 | 实现方式 | 典型场景 | |----------------|-----------------------|----------------------------|-----------------------| | **原子操作** | 操作不可分割性 | CPU原子指令 (CAS, LL/SC) | 计数器、无锁数据结构 | | **内存屏障** | 可见性、指令顺序 | 编译器插入屏障指令 | 锁同步、RCU、Happens-Before | --- ### 相关问题 1. 如何在C++中正确选择`memory_order`参数? 2. CAS操作在ABA问题场景下有何局限性?如何解决? 3. MESI协议如何与内存屏障协同保证缓存一致性? 4. 无锁编程中,内存屏障的使用有哪些典型模式? 5. 编译器指令重排与CPU乱序执行的差异是什么? > 原子操作与内存屏障共同构建了并发编程的底层保障机制,其设计紧密耦合硬件架构(如MESI协议、CPU流水线)与编译器行为[^1][^3][^5]。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