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国际法:武器、网络空间与法律边界
1. AI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武装部队武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从早期的机械反馈装置发展到如今的防空炮和导弹。武器系统不仅具备自主选择目标并交战的能力,还被编程为在检测到平民存在时等待人类授权,或在评估附带损害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发动攻击。评估平民身份或伤害程度以进行独立目标决策的武器系统是人工智能在武器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些先进的武器系统已经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美国的爱国者和宙斯盾反导系统、以色列的铁穹反导系统。俄罗斯的“阿玛塔”坦克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它配备了高科技监视传感器和先进的防护系统,能够检测并应对任何被中央计算机识别为威胁的外部因素,实现自主扫描、发现、区分和应对威胁,甚至可以独立转动主炮并开火。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新的自主武器系统不断融入战争。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性与自动化不同,自主性意味着机器能够在开放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智能工作,甚至做出难以估量的决策。未来,自主平台的人工智能部分将实现自适应、自治、自学习,甚至具备行为能力。此外,自主武器在国家层面的执法、国土安全、警察行动、人质救援、打击犯罪和毒品交易、人群控制、建筑和设施保护以及反恐等方面也有实际应用。
然而,并非所有先进武器系统都是合法的。如果武器的有害结果无法“控制”,如生物武器,一旦释放就无法控制其传播路径,那么这种武器系统本身就是非法的。许多武装冲突法规则避免在可能产生不可控结果的情况下使用武器。法律还规定了合法武器使用的背景,包括区分原则、比例原则和攻击预防原则。虽然自主武器系统的使用本身并不违法,但合法使用的前提是能够区分合法和非法目标,而这一能力因武器系统的技术而异,因为不同的算法、传感器或分析能力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