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体的责任问题探讨
1. 人工智能责任事件引发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引发了一系列责任问题。例如,在购物中心,一个机器人保安撞倒了一个幼儿并造成其身体受伤;还有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网上对特定个人发表了诽谤性言论。那么,在这些情况下,谁应该为所造成的损害负责呢?是保安机器人或聊天机器人的所有者、程序员、租赁者、数据训练者、制造商、操作员、设计者,还是其他完全不同的人呢?
将保安机器人和聊天机器人视为产品来应用产品责任制度并不明确,考虑到人工智能实体的独特特征,适用严格责任还是过失责任制度也不明显。
2. 人工智能实体的独特风险
人工智能实体具有独特的通信能力,能够在网络上快速、重复且跨大量平台即时通信。其活动水平明显高于人类节点,会产生过度风险。即使达到了期望的谨慎程度,其高活动水平与重复和普遍存在的特性相结合,仍会导致产生非对等风险,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播假新闻、高频交易算法(HFT)、多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之间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以及招聘算法等。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实体带来的挑战包括:
- 物理危险 :如因事故或故障对身体或财产造成损害,像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因无法识别涂鸦覆盖的停车标志而引发事故。
- 网络安全危险 :存在被黑客攻击并失去对人工智能实体控制的风险。
- 隐私侵犯危险 :可能会对个人隐私进行监控和侵犯。
- “黑箱”问题 :算法在人工智能实体决策过程中具有不透明和模糊的性质,用户和创造者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8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