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不切实际的期望到理性发展
一、陷入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人工智能(AI)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影响 :书籍、电影和其他媒体形式都试图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然而,这种情感反应正是不切实际期望的根源。我们想象AI能做很多事情,但在现实世界中,它根本无法做到。例如,科幻电影中常常展现出具有人类情感和高度自主决策能力的AI,但目前的AI技术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
2. 拟人化思维 :人类倾向于对一切事物产生情感依恋。我们常给汽车命名、与它们交谈,甚至在汽车出故障时担心它们是否“感觉不好”。但AI没有情感、无法理解、不能真正沟通,它所能做的只是处理大量的数据。当我们期望AI突然产生情感并表现得像人类一样时,结果注定会失败。
3. 问题定义不明确 :AI只能解决定义明确的问题,而无法处理未定义的问题。例如,一系列测试大多失败,但有部分测试对象达到了预期目标。AI可能会通过插值法,寻找与成功对象特征匹配的新测试对象来提高测试结果;而人类可能会通过外推法,探究部分测试对象成功的原因,无论原因是基于测试对象的特征,还是环境条件的变化或测试对象的态度等。要让AI解决问题,人类必须以AI能理解的方式表达问题。对于超出人类经验的未定义问题,AI无法解决。
4. 技术不足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技术的缺乏,某个问题在特定时期无法得到解决。要求AI在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比如,20世纪60年代由于缺乏传感器和处理能力,制造自动驾驶汽车是不可能的,但如今技术的进步使这一目标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