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流形成中的图式机制探索
1. 图式的本质
在基于图式的听觉场景分析(ASA)讨论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图式的本质,即什么使一个图式成为图式。例如,音高感知所基于的和声模板是否应被视为图式存在争议,因为不确定这些模板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甚至有人认为它们代表先天图式。
同时,许多图式是后天习得的,如声音识别和鉴定所基于的图式。识别声音需要声音源的特征信息,这些信息需被处理并存储在记忆中,以便与传入的听觉信息匹配。匹配度越高,相应图式的激活就越强。
一般认为,图式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并且图式之间可以相互激活或抑制。这种抑制或激活可以是相互的或单方面的,且不限于同一层次的图式,高层图式可以影响低层图式,反之亦然。以语音为例,存在语言音素、音节起始、音节韵脚、音节、单词等不同层次的图式。某个音素的图式可以激活以该音素开头的所有音节图式,进而激活以该音节开头的单词图式。
然而,如何通过实验研究图式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难题。目前,与ASA相关的听觉图式实验研究数量有限,关于图式习得方式的研究更少。相关研究主要关注音乐或语音处理,以及熟悉度在流分离中的作用,且研究的图式多是在实验前早已习得的既定图式。
2. 图式的快速习得
2.1 基于重复的分离
大量研究表明,图式可以快速习得。例如,在“呼呼声”演示中,当听众听到节奏范围内相同噪声爆发的重复不间断序列时,起初他们只听到静止噪声,未立即注意到重复性。但经过几次重复后,他们开始听到重复模式,一到两秒后模式变得越来越清晰并稳定下来。
McDermott等人的实验使用嵌入在类似但非重复的频谱 - 时间模式中的重复频谱 - 时间模式,发现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