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流形成的后果:和谐与不和谐的奥秘
在音乐的世界里,旋律和语调的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基频(F0)、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此外,诸如节奏、频谱斜率、调性和发音等其他频谱和时间特性也会发挥作用。这使得我们很难单独确定音高、响度、亮度或其他听觉属性的作用。因此,使用“韵律轮廓”这个概念可能更为合适,它不仅包括音高的变化,还涵盖了响度、亮度、节奏等传达听觉流连续单元之间相互关系信息的属性。
和谐与不和谐的概念
和谐与不和谐是音乐中描述同时或相继出现的音符所产生的感知质量的概念。在音乐之外,这些概念仅以隐喻的方式使用。通常,和谐可分为同时和谐(与同时发声的音符相关)和连续和谐(与相继音符之间的音程相关)。由于连续音符的和谐属性通常源自同时和谐,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同时和谐。
和谐与不和谐的概念在历史上有多种含义。目前,和谐通常与音符组合的“愉悦感”相关,而不和谐则相反。冯·亥姆霍兹(Von Helmholtz)将和谐描述为两个音符(一个高音和一个低音)的融合,而不和谐则是两个音符无法融合,听起来粗糙。这表明和谐与整合和平滑相关,而不和谐与分离和粗糙相关。
在音乐理论中,音乐音程常被分为和谐或不和谐。这种分类并非直接基于感知实验结果,而是源于毕达哥拉斯时代的和声法则。在那个时代,人们发现振动弦发出的声音的泛音频率是基频的整数倍。为了避免同时发声的音符的谐波之间的干扰,应使泛音频率要么完全相等,要么相差较大。在实际中,这通常只适用于较低的谐波,因为较高的谐波振幅较低且衰减迅速。
在完美谐波音符的情况下,其频率比可以表示为小整数的比值,这种比值被称为简单比值。通过选择具有简单比值的基频,可以避免不同音符的较低谐波之间的干扰,这样的音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8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