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流形成及其相关属性解析
1. 时间感知机制
时间感知存在至少两种机制:基于节拍的计时和基于间隔的计时。基于节拍的计时主要用于节奏范围内的间隔计时,其范围相对明确;而基于间隔的计时可涉及几乎任何时间尺度,不仅限于节奏范围,还包括更大的时间尺度。
早期关于计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时是基于节拍还是基于间隔的问题上。但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这两种计时方式是不同的感知过程,具有不同的神经元基础。有研究表明,存在一个由下橄榄核和小脑组成的网络,作为精确时钟来介导基于绝对时长的计时;还有一个包含纹状体 - 丘脑 - 皮质网络的不同网络,用于基于相对节拍的计时。
然而,确定在感知计时任务中何时基于节拍的计时起作用,何时基于间隔的计时起作用并不容易。这两种系统可能协同工作,并且个体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弱节拍感知者可能更倾向于依赖基于间隔的计时,而强节拍感知者可能更多地依赖基于节拍的计时。
时间感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涉及所有感官模态,从毫秒级到数天的时间尺度。这意味着可能存在多种计时机制,神经元回路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大一部分。
2. 音高轮廓
音高轮廓是听觉流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个感知属性,只有当构成流的听觉单元具有音高时才会出现。
2.1 音乐与语音中的音高轮廓差异
在音乐中,音高轮廓通常用旋律表示,是一系列基本从由音乐演奏的调所确定的有限频率集合中选择的音高值。在实际演奏的旋律中,音符内的基频(F0)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很难确定目标音高何时实现。此外,目标值的偏移主要出现在演唱音符的开始和结束处,这些“滑音”可能是由于发音动作自发产生的,也可能是出于表达原因有意为之,它们并
听觉流形成及时间、音高属性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