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流形成的组织原则解析
1. 听觉流中的音高与亮度感知
在听觉流的研究中,音高轨迹有着独特的特性。当存在上升和下降的半音阶时,若音阶由纯音音色的音调组成,且连续音调之间的间隔(IOI)始终为 200 毫秒,呈现等时性,这与韦塞尔错觉类似。然而,当上升和下降音阶的所有音调都是纯音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大多数听众不会像良好连续性原则所规定的那样,听到上升和下降的半音阶在中间交叉,而是会听到两条具有“反弹”轨迹的流:一条高音流先下降然后上升,一条低音流先上升然后下降。并且,由于两个音阶的音调交替且分配到不同的流中,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不再等时,导致两条流在中间听起来也不等时。这表明,良好连续性原则和时间规律性原则都未能整合半音阶的音调,等时性在听觉流形成中并未起到重要作用,而相似性原则似乎优先于良好连续性原则和规律性原则。
从亮度的角度来看,低音较暗的音色使低音相互整合,形成一个亮度先增加后减少的较暗流和一个亮度先减少后增加的较亮流。这说明音色的相似性在顺序整合中比基频(F0)的连续性发挥着更强的作用。
音高轨迹在频谱 - 时间域中没有沿斜直线移动的趋势,而是会停留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即音高寄存器。这个寄存器可能是声源的特征,例如男性或女性说话者、鸟类物种、动物的情绪等。
2. 时间规律性在听觉流形成中的作用
时间规律性在听觉流的顺序整合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时间规律性使得规则序列中音调的出现具有可预测性,人们直觉上认为规则序列的顺序整合应比不规则序列更强。然而,这一问题并不明确。早期的研究似乎反驳了时间规律性增强顺序整合的观点。例如,French - St George 和 Bregman 比较等时和非等时音调序列的流分离时,未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