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流形成的组织原则
1. F0 与亮度感知
在听觉感知中,高音和低音的特定响度分布几乎相同,但低音的亮度低于高音,这表明基频(F0)可能在亮度感知中发挥作用。有研究认为,音高和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听觉属性,但仅适用于 F0 差异小于一个八度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个 F0 相关的修正项来估计亮度。还有学者针对语音的共振峰提出了类似的修正,以实现低音调男性语音和高音调女性语音具有相同的元音质量。这可能表明,在听觉感知中,高低音之间的分离可能更多地是由亮度差异而非音高差异引起的,因此 F0 的声学属性被视为分离的诱导因素,而非音高频率的听觉属性。
2. 相似性原则
在描述声音的音色时,可以将其视为感知空间中的一个点,且该空间维度不超过几个。其中一种方法是让听众对声音的相似性进行评分,并对相似性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MDS),从而得到一个感知空间,其中的距离代表声音之间的感知差异。根据格式塔相似性原则,相似的声音比不相似的声音更容易整合。因此,可以推断音色对分离的贡献与感知空间中的距离成正比,即音色空间中的相似性原则可以被 MDS 空间中的接近性原则所取代。
有学者对七种乐器的声音进行了研究,通过让听众判断声音差异并进行 MDS 分析,得到了一个三维的感知空间。研究发现,这个感知空间的第一维度与前三个分音的能量百分比相关性最强,第二维度与衰减时间相关,第三维度与奇偶谐波比相关。然而,这三个维度对听觉流分离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同维度对诱导的流分离量的贡献并不相等。
另一位学者对 16 种乐器的音色进行研究,在 MDS 空间中发现了三个维度,分别与频谱质心、上升时间和频谱通量相关,并且这些维度对听觉流的影响大致是可加的。基于此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