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流形成的影响因素解析
1. 听觉流形成基础
在听觉场景中,听觉皮层会维持对听觉场景的声学表征,且对关注和忽略的声源没有明显偏好,也不会将其分离成不同的声源。只有高阶听觉区域能为前景提供基于对象的表征,但背景仍未被分离。
在多稳态感知过程中,听觉神经系统较低层次会同时激活多种感知配置的表征。通过显著的外部刺激、选择性注意、随机因素或其他方式,只有一种或至多两种配置会凸显出来,成为听者意识到的配置。
2. 顺序整合的影响因素概述
此前讨论的听觉流形成示例多为相对简单声音的等时序列,如不同频率的纯音或等时噪声序列,其连续单元间的关系由少数参数决定,如频率、持续时间、振幅和起始间隔。而在日常条件下,声音更为复杂,声学结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听觉属性,如音高、响度、感知持续时间、多种音色属性和感知位置等。顺序整合的影响因素可通过连续听觉单元听觉属性的感知差异来体现,如节拍位置、音高、音色、响度、感知位置等。
2.1 音调序列的节奏
对于 ABA_ 三元组序列,一般来说,更高的呈现速度会促进分离。当音调序列的呈现速率增加时,有四种时间间隔会缩短:
- 连续 A 和 B 音调之间的起始间隔(IOI)。
- 连续两个 A 音调之间的起始间隔(IOI)。
- 当音调持续时间不变时,A 音调的偏移和后续 B 音调的起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即刺激间间隔(ISI)。
- A 音调的偏移和后续 A 音调的起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SI)。
研究表明,相同频率的两个音调之间的 ISI(即连续 A 音调之间的 ISI)是分离的主要因素。随着 ABA_ 三元组呈现速率的增加,连续 A 音调之间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