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定位中的更多信息解读
1. 声源绕听者旋转
声音的产生,如摩擦、滚动和刮擦声,通常与物体的移动相关。由于物体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需要时间,所以当前听到声音的可能位置会受到之前听到该声音位置的严格限制。
在声音定位中,听者自身运动引起的耳间时间差(ITD)动态变化模式起着重要作用。同理,声源的运动也可能在声音定位中发挥作用,例如解决前后方位混淆的问题。然而,听者运动和声源运动的情况存在重要差异。
当听者转动头部时,前庭系统会感知到头部运动,从而使听觉系统了解方位、仰角和距离的变化方向。但如果听者头部静止,仅声源运动,耳间时间差(ITD)和耳间声级差(ILD)的变化方向无法解决前后方位的混淆。例如,仅根据 ITD 和 ILD,无法区分声源在水平面上从方位角 20° 顺时针移动到 30°,还是从 160° 逆时针移动到 150°。
Kneip 和 Baumann 的双耦合全向麦克风系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在该系统中,除了 ITD 和 ITD 的变化,麦克风的旋转速度也是计算声源方位和仰角的重要变量。而当听者静止、声源运动时,这种旋转速度信息是缺失的。
听者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头部旋转方向的信息,包括前庭、本体感受和视觉信息。但研究表明,在人类声音定位中,只有前庭信息在确定头部旋转方向上起作用。
不过,当听者能够控制发声物体的运动时,声源运动相关的变化模式就可以被利用。Wightman 和 Kistler 的研究发现,只有当声源运动受听者控制时,前后方位混淆的情况才会减少,即使听者头部不运动也是如此。而当实验者控制虚拟声源的运动,听者无法得知变化方向时,前后方位混淆的情况不会减少。这也证实了之前的研究结果,即一旦声音在特定位置被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89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