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是lua中的唯一数据类型,可以存储任何东西。
表实现数组功能时,要想遍历其中的值时,得到的顺序并不是按原表的顺序而顺序输出,如果是顺序输出了也不能说明问题。
table的两种迭代器,pairs和ipairs,用pairs来遍历得到的表顺序不一定是原表的顺序,如果是原表的顺序也是偶然。
ipairs则是顺序遍历,遍历的的顺序和原表的顺序是一样的。
如:
tb={x=1,2,3,y=4,5,6,"a","b","c"} --原表
for k,v in pairs(tb) do
print("k:"..k.." v:"..v)
--输出:2,3,5,6,a,b,c,4,1
end
在lua的表中分为数组部分和非数组部分,数组部分是key以1开始,并且顺序以2开始为key的部分。如果遍历数组部分则顺序是相同的。可以ipairs进行遍历。
tb1={3,2,5,1,67,32,54}
for k,v in ipairs(tb1) do
print(k.." v:"..v)
--顺序输出,3,2,5,1,67,32,54
end
并且取表的长度是取key为整数部分的长度。
如:
tb={x=1,2,3,y=4,z=5,6,"a“,"b","c"}
print #tb; --length=6 即tb[1]=2,tb[2]=3,tb[3]=6,tb[4]="a",tb[5]="b",tb[6]="c" 不计算tb["x"]=1,tb["y"]=4,tb["z"]=5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