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无关数学
周六上午,爸爸开始辅导多多做数学题。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图列出了四种动物及体重:鸡1公斤,猴子4公斤,狗6公斤,兔子3公斤;问谁和谁分别在一起坐跷跷板才能相互平衡。
爸爸以为这个题目很简单,多多对一般性的算术题目也还可以。于是就开始启发多多:“鸡应该和谁在一起啊?”
多多说:“鸡应该和兔子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
爸爸没有着急:“你看看鸡1公斤加兔子3公斤,是不是太轻了?”多多同意了。
爸爸继续引导:“那鸡和猴子在一起行吗?”
多多说:“不行。”爸爸很满意,想只要用排除法,多多很快就能达到正确答案了。
结果,没等爸爸说下去,多多继续说道:“猴子会把鸡吃了,我研究过。”多多说“我研究过”时,很认真,俨然做过科学实验一般。
爸爸没有想到多多的理由是这样的,就只好直接跳过去:“那鸡和狗在一起呢?”
“也不行,狗也会把鸡吃掉的。”
爸爸想,这个题目没法做下去了,就想家里正好是4个人,那就拿家里人来比喻吧:“多多,我们家四个人,谁和谁在一起才是平衡的?你看看,家里是不是爸爸最重?”
多多点头同意。
“那第二重的是不是妈妈?”
多多开始有点意见了:“我是不是很重啊?”
“对,你是很重的,不过在我们家里,奶奶第三,你是最轻的。”
“不对,我很重,奶奶才是最轻的,奶奶很瘦的。”
“多多,你在小朋友中是很重的,但还是比奶奶轻。”
多多就是不干,就是不同意自己比奶奶轻,爸爸只好妥协,认可多多比奶奶重,以便这个模拟教学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多多拿了支铅笔当跷跷板开始比划了起来:“爸爸,你看,我很重,我一个人在这边,你们三个人全都被翘起来了!”
得,咱别比喻了。爸爸开始现实了起来,回到了冷冰冰的数字题目:“多多,我们就来算他们的重量就行了。”
一回归到冷冰冰的数字,问题就简单了。只是多多显然还有许多想法,但多多将来要面对考试,爸爸只好让多多按出题者的简单思路做下去。只是这些题目的出题者是否有这样的教学经历呢?
有谁能让鸡和狗安静地坐在跷跷板的一边,又让猴子和兔子安静地坐在另一边?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4682504/viewspace-615613/,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4682504/viewspace-61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