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Servlet 3.0的规范和API后,可以看出来,所谓异步的HTTP,其实异步的不是HTTP,而是服务器端异步地处理HTTP请求,而HTTP客户端,仍旧是同步的等待服务端的处理结果。一般servlet容器会分配一个线程用来处理一个来自客户端的HTTP请求,在这个线程发送回HTTP响应之前,这个线程只属于这个HTTP请求不能离开处理其它请求。采用Servlet3.0之后,当前的线程可以开启异步处理,开启异步处理的时候会得到一个异步处理上下文对象,之后当前的线程就可以不生成HTTP响应而直接退出去处理其它的HTTP请求,其它线程可以在之后通过异步处理上下文来生成和发送那个HTTP响应。可见所谓的异步HTTP其实只是一种可以让当前的处理线程在不生成响应前就离开,而在之后再处理这个HTTP请求的机制。 从客户端看来,不论是哪种方式,浏览器都在发送完HTTP请求之后,都必须同步的等待服务器端的响应。假如浏览器发送完HTTP请求之后,可以在得到服务器处理结果之前转而处理其它事情,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不需要客户端再发送请求,就可以发响应发回给浏览器,也许那才是真的异步HTTP了。但是这是违反HTTP的有请求才响应,无请求不响应的基本原则的。 HTTP长连接可以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在同一个TCP连接中做多次请求响应,但是并不能改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同步请求响应模式。 尽管Servlet3.0的异步功能不能改变HTTP的协议,在本质上让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异步的交互,但是这一功能还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假设接受请求和发送响应的时间分别为Req和Resp,每个请求都要执行一个耗时P的操作O,并且O操作会让调用者阻塞,当在P时间内有n个请求发送过来时,用传统的处理方式,由于P时间内每个线程都不能处理完,servlet容器要分配F(n) = n个线程处理请求,如下图所示: 而用Servlet3.0的异步处理时,处理线程可以开启单一线程去做那个耗时P的操作,而把当前请求的异步处理上下文放入一个等待队列中,自己则接着处理其它的请求,假设这个开启异步,加入异步处理上下文的操作需要时间A,那么需要开启F(n) = n*(A+Req+Resp)/(P + Req + Resp) + 1个线程就可以在P时间内处理完所有请求。如下图所示:
假如执行操作O可以不阻塞,耗时C就返回, 那么n客户端每获得一次资源,需要发送f(n) = n*P / (Req + C + Resp) 次请求,而用异步处理的时候,只需要n次请求。可见当A足够小于P时,O阻塞访问时,异步可以用更少的线程处理更多的请求;O非阻塞访问时,异步可以减少请求次数。 以web QQ为例来看看。用户发送消息时,假设服务器分发消息耗时P远远大于开启异步和把消息放到待分发队列的耗时A,那么采用异步处理发送消息,可以用更少的线程处理更多的发送消息请求。用户接受消息,假设平均P时间内用户才有新消息到达,而检查一次新消息的耗时远小于P,那么采用异步则可以减少很多客户端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