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python 3程序开发指南 (九)调试、测试、性能分析

本文分享了Python编程中常见的调试技巧,包括处理语法错误、运行时错误的方法,科学调试流程,以及如何利用print()和logging模块进行异常记录。同时介绍了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和常用的测试工具,如doctest、unittest、nose和py.test。最后,文章提供了Python性能优化的建议,如使用元组代替列表,使用生成器,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字符串连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调试:

1.处理语法错误:当面对我们不相信是指定行中出现的错误时,错误几乎总是出现在该行的上一行。

2.处理运行时错误:应该从最后一行向最前一行进行。

3.在某些情况下,回溯信息会显示异常发生在python的标准库或第三方库中,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向上回溯查看信息,直到初次发现其中列出的某个文件是我们自己的文件。

4.不要一上来就写上异常处理程序,要真正出现异常时,再在最小单元内精确处理异常。。

5.python的异常体系在设计上无法捕获所有异常,尤其是无法捕获KeyboardInterrupt异常。最好不要捕获Keyboard异常。

6.对结链异常的调试方法是:从结尾处向前回溯,直到发现自己的代码中存在的问题.

7科学的调试:(1).再现bug(2)定位bug(3)修复bug(4)对修复进行测试

8.利用print()进行测试:开头打印参数print();结尾添加一句print(locals(),"\n")语句

9.使用logging模块进行记录异常。

10.调试:pdb、IDLE

单元测试:

1.使用doctest和unittest以及第三方测试工具:nose和py.test

2.可以使用TDD开发模型:先写测试在实现实现,对不返回任何参数的函数或方法(通常返回None),我们通常赋予其由pass构成的一个suite

profiling:

1.一些常用规则:

在需要只读序列时,最好使用元组而非列表;

使用生成器,而不是创建大的元组和列表并在其上进行迭代处理;

尽量使用python内置的数据结构-----dicts、lists、tuples、而不是实现自己定义的数据结构;

从小子符串产生大字符串时,不要对小字符串进行链接,而是在列表中累积,最后将字符串结合成一个单独的字符串;

如果某个对象需要多次使用属性进行访问,或从某个数据结构中进行访问,那么较好的做法是创建并使用一个局部变量来访问该对象,以便提供更快的访问速度。

2.好用的模块:timeit、cprofile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taisha/blog/5586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