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研发那些事儿——把自己树立成靶子

本文探讨在软件研发中如何通过自我定位为靶子角色,利用非正式评审过程中的质疑与讨论,促进问题深入理解与解决方案的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证项目质量,还能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成长速度。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个软件从立项到结项,中间要经过若干个环节,比较关键明显的环节定义成了里程碑,还有很多穿插在其中的环节,虽不像里程碑那样可以明显界定,但是对项目的成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软件研发的周期中,这些环节大多都是通过评审来保证阶段成果的质量,进而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评审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对于正式的评审,基本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比如需要在评审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在评审会上提交什么成果,需要在评审会结束时获得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对于非正式的评审,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用规范去约束,而且为了保证效率,很多非正式的评审有即兴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既能保证评审的质量,又能保证工作效率呢?

        把自己树立成靶子!

        在过往的项目中遇到过很多次非正式评审的情况,被评审的成员基本分两种类型,问题型和靶子型。

        问题型,在评审前会列出很多问题,评审时针对问题再一一向参加评审的人提问。虽然这些问题也经过了思考,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并且把问题抛给了别人,也就丧失了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造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靶子型,在评审前会针对可能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系统的思路,在评审时将自己的思路抛出来,由在座的评审人员针对解决方案给出评价。这样虽然在前期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整体解决思路等还是由自己来控制的,对于最终的解决质量和团队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当然,做靶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毕竟要在公众场合暴露自己的缺点,成果的不完善,接受大家的质疑。但这种质疑是良性的,而且大家质疑的只是一种思路和中间成果,只有在中间过程中经过多次质疑和纠正才能保证最终的项目质量。

        胆子大一些,脸皮厚一些,把自己树成靶子,坦然的接受大家的质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