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软件从立项到结项,中间要经过若干个环节,比较关键明显的环节定义成了里程碑,还有很多穿插在其中的环节,虽不像里程碑那样可以明显界定,但是对项目的成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软件研发的周期中,这些环节大多都是通过评审来保证阶段成果的质量,进而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评审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对于正式的评审,基本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比如需要在评审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在评审会上提交什么成果,需要在评审会结束时获得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对于非正式的评审,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用规范去约束,而且为了保证效率,很多非正式的评审有即兴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既能保证评审的质量,又能保证工作效率呢?
把自己树立成靶子!
在过往的项目中遇到过很多次非正式评审的情况,被评审的成员基本分两种类型,问题型和靶子型。
问题型,在评审前会列出很多问题,评审时针对问题再一一向参加评审的人提问。虽然这些问题也经过了思考,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并且把问题抛给了别人,也就丧失了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造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靶子型,在评审前会针对可能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系统的思路,在评审时将自己的思路抛出来,由在座的评审人员针对解决方案给出评价。这样虽然在前期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整体解决思路等还是由自己来控制的,对于最终的解决质量和团队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当然,做靶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毕竟要在公众场合暴露自己的缺点,成果的不完善,接受大家的质疑。但这种质疑是良性的,而且大家质疑的只是一种思路和中间成果,只有在中间过程中经过多次质疑和纠正才能保证最终的项目质量。
胆子大一些,脸皮厚一些,把自己树成靶子,坦然的接受大家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