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排序是计算机内经常进行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将一组“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的记录序列。
分类
假设在待排序的文件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记录具有相同的关键字,在用某种排序法排序后,若这些相同关键字的元素的相对次序仍然不变,则这种排序方法是稳定的,反之则称不稳定的。
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
两两比较相邻记录的关键字,如果反序则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void bubbleSort(vector<int> &a) {
int n = a.size();
bool flag = true; // 标记是否发生了交换
for (int i = 1; i < n && flag; ++i) {
flag = false;
for (int j = n - 1; j >= i; --j) {
if (a[j] > a[j + 1]) {
swap(a[j], a[j + 1]);
flag = true;
}
}
}
}
复杂度分析
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要排序的表本身就是有序的,那么需要 n−1n-1n−1 次比较,没有数据交换,时间复杂度为 O(n)O(n)O(n)。
最差的情况,即待排序表是逆序的情况,此时需要比较 ∑i=2n(i−1)=n(n−1)2\sum_{i=2}^n(i-1)=\frac{n(n-1)}{2}∑i=2n(i−1)=2n(n−1) 次,并作等数量级的记录移动。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 O(n2)O(n^2)O(n2)。
简单选择排序
基本思想
通过 n−in-in−i 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 n−i+1n-i+1n−i+1 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记录,并和第 i(1≤i≤n)i(1 \leq i \leq n)i(1≤i≤n) 个记录交换。
void selectionSort(vector<int> &a) {
int n = a.size();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min = i; // 无序区中最小元素位置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f (a[j] < a[min]) {
min = j;
}
if (i != min) {
swap(a[i], a[min]);
}
}
}
}
复杂度分析
无论最好最差情况,其比较次数都是一样多,第 iii 躺排序需要进行 n−in-in−i 次关键字的比较,需要 ∑i=1n(n−i)=n(n−1)2\sum_{i=1}^n (n-i)=\frac{n(n-1)}{2}∑i=1n(n−i)=2n(n−1) 次。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O(n^2)O(n2)。尽管与冒泡排序同为 O(n2)O(n^2)O(n2),但性能上要略优于冒泡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
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 1 的有序表。
void insertionSort(vector<int> &a) {
int n = a.size();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i; j > 0 && a[j] < a[j - 1]; --j) {
swap(a[j], a[j - 1]);
}
}
}
复杂度分析
当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要排序的表本身就是有序的,那么总共比较了 (n−1)(∑i=2n1)(n-1)(\sum_{i=2}^n1)(n−1)(∑i=2n1) 次,没有移动的记录,时间复杂度为 O(n)O(n)O(n)。
当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要排序的表是逆序的,需要比较 ∑i=2ni=(n+2)(n−2)2\sum_{i=2}^ni=\frac{(n+2)(n-2)}{2}∑i=2n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