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程序执行顺序

本文探讨了JavaScript中函数的不同定义方式及其执行机制,包括函数声明与表达式的区别、重复定义函数的行为、代码块处理顺序等内容,并解释了JavaScript的单线程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函数的声明和调用

//定义式(声明式)函数
function fn(){
    console.log('hello javascript!');
}
//赋值式(表达式)函数
var fn =function(){
    console.log('hello javascript!');
}

页面加载过程中,浏览器会对页面上或载入的每个js代码块(或文件)进行扫描,如果遇到定义式函数,则进行预处理(类似于C等的编译),处理完成之后再开始由上至下执行;遇到赋值式函数,则只是将函数赋给一个变量,不进行预处理(类似1中变量必须先定义后引用的原则),待调用到的时候才进行处理。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

fn();
//定义式(声明式)函数
function fn(){
    console.log('hello javascript!');
}

正常弹出“hello javascript!”,浏览器对fn进行了预处理,再从fn();开始执行。

fn();
//赋值式(表达式)函数
var fn =function(){
    console.log('hello javascript!');
}

这时浏览器就会报错: Uncaught TypeError: Fn2 is not a function(…) 实际上浏览器执行的过程是这样的:

var fn;//undefined
fn();//fn已经存在为undefined,但是不是函数,所以浏览器回报错
//这里执行了一个赋值的过程
 fn =function(){
    console.log('hello javascript!');
}

2.代码块及js文件的处理

“代码块”是指一对<script type=”text/网页特效”></script>标签包裹着的js代码,文件就是指文件。浏览器对每个块或文件进行独立的扫描,然后对全局的代码进行顺序执行。所以,在一个块(文件)中,函数可以在调用之后进行“定义式”定义;但在两个块中,定义函数所在的块必须在函数被调用的块之前。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n();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Fn(){ 
alert("Hello World!"); 
} 
</script> 
// 报错:Fn is notdefined,两个块换过来就对了 

3.重复定义函数会覆盖前面的定义

那么这就是函数声明提升

function fn(){ 
alert(1); 
} 
function fn(){ 
alert(2); 
} 
fn(); 
// 弹出:“2” 

如果是这样呢?

fn(); 
function fn(){ 
alert(1); 
} 
function fn(){ 
alert(2); 
} 
// 还是弹出:“2” 

4.body的onload函数与body内部函数的执行

body内部的函数会先于onload的函数执行,测试代码: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fnOnLoad(){ 
alert("I am outside the Wall!"); 
} 
</script> 
<body onload="fnOnLoa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I am inside the Wall.."); 
</script> 
</body> 
//先弹出“I am inside the Wall..”; 
//后弹出“I am outside the Wall!” 

5.JavaScript是多线程or单线程?

javascript是没有多线程概念的,所有的程序都是‘单线程’顺序执行的。

function fn1(){ 
var sum = 0; 
for(var ind=0; ind<1000; ind++) { 
sum += ind; 
} 
alert("我先输出:"+sum); 
} 
function fn2(){ 
alert("我后输出"); 
} 
fn1(); 
fn2(); 

那么结果是: 先弹出:“我先输出:499500”, 后弹出:“我后输出” 那你现在肯定疑惑,延时执行,ajax异步加载,不是多线程的吗?

function fn1(){ 
setTimeout(function(){ 
alert("我先调用") 
},1000); 
} 
function fn2(){ 
alert("我后调用"); 
} 
fn1(); 
fn2(); 
// 先弹出:“我后调用”, 
// 1秒后弹出:“我先调用” 

看似fn2()和延时程序是分两个过程走,但其实,在JavaScript中存在一个‘回调’的机制,类似于操作系统中的“中断和响应” —— 延时程序设置一个“中断”,然后执行fn2(),待1000毫秒时间到后,再回调执行fn1()。 同样,body的onload事件调用的函数,也是利用了回调机制——body加载完成之后,回调执行onload()函数。 Ajax请求中的数据处理函数也是一样的道理。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271438/blog/78192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