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编写测试用例,那么为什么要编写测试用例?它有什么好处?如何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写简单好还是复杂好?如何评价测试用例的质量?
天呐撸!能说不会吗?!
作为倾向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老铁们,还是一起来学习吧!
一、编写测试用例的好处
- 测试用例是测试者的依据
- 测试用例使得工作可重复,是自动化测试的基础
补充:自动化测试的前提条件是:功能比较稳定,页面元素的变化较小
- 可以使用测试用例来评估需求的覆盖率
- 测试用例的复用
- 编写测试用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累积测试的方法思路以供后续借鉴
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不知道是否较全面的测试了所有功能
测试的覆盖率无法衡量
对新版本的重复测试很难实施
存在大量冗余测试影响测试效率
虽然测试用例有那么多好处,但是它也给测试人员带来了一些困扰:测试用例的设计特别的费时费力,一般设计测试用例花费的时间比执行测试用例花费的时间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编写测试用例,毕竟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更多一些,这就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道理嘛!
二、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1.测试用例的总体设计方法–基于需求的设计
- RBT( Requirements-Based Testing)是基于需求的测试方法,会使测试更加有效,因为它使测试专注于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即需求。
- 基于需求的测试是一种最根本的软件测试,重点关注以下两大关键问题。
(1)验证需求是否正确、完整、无二义性,并且逻辑一致。
(2)要从“黑盒”的角度,设计出充分并且必要的测试集,以保证设计和代码都能完全符合需求。
2.具体的设计方法
(1)等价类
- 概念:依据需求将输入(特殊情况下会考虑输出)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出一个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例测试通过,则认为所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
- 作用:等价类可以用较少的测试用例达到尽量多的功能覆盖,解决了不能穷举测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