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测方式

本文概述了水利部关于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的政策要求,包括2019年的通知与2021年的任务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水电站生态测流方式和技术指导,以及生态流量监测设备组成。重点关注如何确保生态流量的合规泄放和监管平台建设。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政策

2019年,水利部发布了《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的通知》(水电[2019]241号),明确提出小水电站业主是生态流量监测的实施主体,具备条件的小水电站都应开展生态流量监测监控(监视),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指导。

为做好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小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管技术指导,有效监管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水利部组织编制了《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平台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办水电函〔2019〕1378 号)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流量作为水电站清理整改的“牛鼻子”,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确保“泄得下、泄得足”成为常态,进而全面推进小水电站绿色发展。

生态流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量是河流的血脉所系。生态流量是指水流区域内保持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流流量,一般在建设水坝的时候有最小生态流量的要求,是维持下游生物生存生态平衡的最小的水流量。

【不同形式水电站生态测流】

按照引水式、堤坝式、混合式等不同开发类型,水电站生态泄流设施应确保安全可靠,从解决河道减水脱水问题出发,遵循技术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选择,泄流装置应在坝址处或尽量靠近坝址的地方,其泄流能力应不小于核定的最小生态下泄流量。

【常见设计八大测流方式】

(一)利用引水系统改造泄流

(1)采用渠道引水的水电站,在渠道过坝后的适当位置开口修建侧堰或埋设放水管,向下游坝后河道泄放流量。

(2)采用隧洞引水的电站,可利用原有的近坝施工支洞改造或新挖泄水洞,并安装放水管向下游河道泄放流量。

(3)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可在放水管出口安装“生态机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坝后式电站下游河道泄放流量测流一般选择电站尾水同侧往下游10~100米处包含溢流坝出水口汇集处通过流量计测量方式进行监测。

(二)利用泄洪闸小开度泄流

对闸坝电站,可一孔或多孔闸门不完全关闭、控制一定开度向下游河道泄放流量。闸门泄流开度通过闸孔泄流公式计算确定后,可通过闸门行程控制器或在闸底板设置限位墩(水泥墩)等方式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利用溢洪道闸门改造泄流

根据电站枢纽布置的实际情况,可对溢洪道工作闸门进行改造,设置门中门或舌瓣门,增设启闭设备,向下游泄放流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利用大坝放空设施改造泄流

对大坝原有的底孔设施(如导流底孔、排沙孔、水库放空孔、泄洪洞等)进行改造,增设闸控系统,调整调度运行方式,泄放生态流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设置生态基荷或采用反调节调度泄流

对堤坝式电站,通过机组发电放水能满足生态下泄流量的水电站,可不设置专用泄流设施,根据上游来水情况、调节库容和电站发电机组的特性,优化水库调度运行,保证电站至少有1台机组不间断运行,通过基荷或反调节调度泄放流量,并尽量减少下游河道流量日内变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机组尾水测流

(六)安装生态机组

在大机组之外安装单独设置的、长期正常运行、承担生态下泄流量泄放任务的生态发电机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利用机组旁通管改造泄流

在机组进水控制阀旁通管上开孔引接放水管等,利用电站原有的引水设施改造后向下游泄放流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八)增设大坝放水设施

在坝区适当位置增设倒虹吸管、抽水系统、泄流通道等设施,不间断地从水库上游取水跃坝再泄入坝下游河道,满足生态流量要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生态流量监测设备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