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我们来全面、深入地解析 Oracle 19C 数据库中的 V$TEMP_CACHE_TRANSFER 动态性能视图。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深入的视图,用于诊断与临时块在缓冲区缓存(Buffer Cache)中的异常缓存行为相关的问题。
1. 作用与使用场景
作用:
V$TEMP_CACHE_TRANSFER 动态性能视图用于统计和显示那些本应被直接读取(Direct Read)的临时表空间数据块,却意外地被读入缓冲区缓存(Buffer Cache)中的事件信息。这种非预期的行为被称为 “缓存传输” 或 “缓存渗透”(Cache Transfer),它可能会污染缓冲区缓存,从而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性能。
核心使用场景:
- 诊断缓冲区缓存性能问题:当发现缓冲区缓存命中率下降、或缓存中存在大量非活跃的临时块(
CLASS='TEMPORARY')时,使用此视图定位问题的根源。 - 识别引发缓存传输的SQL:找到哪些特定的 SQL 语句或操作导致了大量的临时块缓存传输,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 验证Bug或异常行为:某些Oracle版本的Bug或特定的操作(如并行查询)可能会导致临时块的异常缓存,此视图提供了确认此问题的证据。
- 深度性能调优: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系统,需要确保临时I/O严格遵循直接路径读写,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缓存争用。
2. 字段含义详解
该视图的统计维度是 FILE#(文件号)、BLOCK#(块号) 和 CAUSE(原因)。下表列出了该视图中的关键字段及其详细含义。
| 字段名称 | 数据类型 | 含义与说明 |
|---|---|---|
FILE# | NUMBER | 发生缓存传输的临时文件的文件编号。与 V$TEMPFILE 中的 FILE# 关联。 |
BLOCK# | NUMBER | 发生缓存传输的临时文件中的数据块号。 |
CAUSE | VARCHAR2(11) | 导致该临时块被读入缓冲区缓存的原因。这是最关键的诊断字段。常见值: • direct read: 最常见的正常原因。通过直接路径读入,但后续因某些原因需在缓存中定位。• buffer busy: 在等待"buffer busy"事件时,尝试将块读入缓存以解决争用。• read by other: 另一个会话正在从磁盘读取该块,当前会话直接使用缓存中的版本。• cr: 为了构造一致性读(CR)块而被读入缓存。• checkpoint: 由于检查点操作(虽然临时块通常不涉及检查点)。 |
FREQUENCY | NUMBER | 该特定块(FILE#, BLOCK#)因所述原因(CAUSE)被传输到缓冲区缓存中的次数。高频率表明该块是"热点"临时块。 |
DATAOBJ# | NUMBER | 数据对象标识符(可选)。可能关联到临时段的对象ID。 |
CON_ID | NUMBER | 容器 ID。在多租户环境(CDB)中,标识该统计信息属于哪个可插拔数据库(PDB)。对于非 CDB 数据库,此值为 0。 |
3. 相关视图与基表
-
相关视图:
V$BH:核心关联视图。查看缓冲区缓存中当前缓存的块信息。可以通过FILE#和BLOCK#与V$TEMP_CACHE_TRANSFER关联,查看这些临时块的当前状态(如是否仍驻留缓存、状态、脏块等)。V$TEMPFILE:通过FILE#关联,获取临时文件的详细信息。V$SQL/V$SQLAREA:虽然不能直接关联,但需要结合这些视图来分析导致缓存传输的SQL(通常需要结合时间点和操作类型推断)。V$SESSION/V$SESSMETRIC:监控会话级别的I/O和缓存活动。V$BUFFER_POOL_STATISTICS:查看缓冲区缓存的整体统计信息,评估缓存压力。
-
基表:
V$TEMP_CACHE_TRANSFER是一个动态性能视图,其数据来源于实例的内存结构。它通常基于一个名为X$KCBCTD(或类似名称,Oracle 未公开)的 X$ 表。这些 X$ 表是 Oracle 内核中用于跟踪缓存传输内部统计信息的内存结构,绝对不建议用户直接查询。
4. 底层原理与知识点介绍
1. 临时I/O的理想模式:直接路径I/O
- 临时表空间的I/O设计初衷是绕过缓冲区缓存(Buffer Cache),采用直接路径I/O(Direct I/O)。
- 优点:避免占用宝贵的缓冲区缓存空间(这些空间应用于缓存频繁访问的表和索引块),减少闩锁争用,提高并发性能。
- 直接路径I/O在PGA和磁盘之间直接传输数据,不涉及SGA。
2. 什么是缓存传输(Cache Transfer)?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本应通过直接路径读取的临时块,被非预期地读入或"传输"到缓冲区缓存中。这违背了临时I/O的设计原则,被称为缓存传输。它是一种异常或非期望的行为。
3. 缓存传输发生的原因(底层原理):
- 一致性读(CR)需求:一个查询需要为临时块构造一个读一致性的版本(CR块),这个构造过程必须在缓冲区缓存中完成。
- 缓冲区繁忙等待(Buffer Busy Waits):多个进程同时请求同一个临时块,为了协调访问,Oracle可能会将该块读入缓存进行管理。
- 并行查询(Parallel Query):并行从属进程(Slave Processes)之间可能需要共享中间结果集,有时会通过缓存来传递数据。
- 监控与诊断:某些内部诊断操作可能需要检查临时块的内容。
- Oracle Bug:在某些版本或特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缺陷导致临时块被错误缓存。
4. 缓存传输的危害:
- 污染缓冲区缓存:大量不常访问的临时块占据了缓存空间,挤出了本应缓存的常用数据块和索引块,导致缓存命中率下降。
- 增加闩锁争用:管理缓存中的临时块需要获取
cache buffers chains等闩锁,增加了内部争用。 - 性能下降:整体数据库性能可能会因为缓存效率降低而下降。
5. 临时块在缓存中的特征:
在 V$BH 视图中,临时块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CLASS = 'TEMPORARY'STATUS通常是'free'或'xcur'。TEMP_DIRTY字段指示是否为脏块(虽然临时块一般不记录重做,但在缓存中仍可能被标记为脏)。
5. 常用查询 SQL
1. 查看导致临时块缓存传输最多的文件和块
SELECT
FILE#,
BLOCK#,
CAUSE,
FREQUENCY,
DATAOBJ#
FROM V$TEMP_CACHE_TRANSFER
ORDER BY FREQUENCY DESC
FETCH FIRST 20 ROWS ONLY;
2. 按原因(CAUSE)分组,统计缓存传输事件
SELECT
CAUSE,
COUNT(*) AS EVENT_COUNT,
SUM(FREQUENCY) AS TOTAL_FREQUENCY
FROM V$TEMP_CACHE_TRANSFER
GROUP BY CAUSE
ORDER BY TOTAL_FREQUENCY DESC;
3. 结合V$BH,查看当前缓存中是否存在这些被传输的临时块
SELECT
tct.FILE#,
tct.BLOCK#,
tct.CAUSE,
tct.FREQUENCY,
bh.STATUS,
bh.CLASS,
bh.TEMP_DIRTY
FROM V$TEMP_CACHE_TRANSFER tct
JOIN V$BH bh ON (tct.FILE# = bh.FILE# AND tct.BLOCK# = bh.BLOCK#)
WHERE bh.CLASS = 'TEMPORARY' -- 确保我们看的是临时块
ORDER BY tct.FREQUENCY DESC;
4. 检查是否有某个临时文件是缓存传输的热点
SELECT
FILE#,
tf.NAME AS TEMPFILE_NAME,
COUNT(DISTINCT BLOCK#) AS AFFECTED_BLOCKS,
SUM(FREQUENCY) AS TOTAL_TRANSFERS
FROM V$TEMP_CACHE_TRANSFER tct
JOIN V$TEMPFILE tf ON tct.FILE# = tf.FILE#
GROUP BY tct.FILE#, tf.NAME
ORDER BY TOTAL_TRANSFERS DESC;
总结:
V$TEMP_CACHE_TRANSFER 是一个高级诊断视图,用于深入探究临时 I/O 行为中偏离其"直接路径"设计原则的异常情况。对于绝大多数系统,这里的值应该很小或为0。如果发现该视图中有很高的 FREQUENCY 值,则表明:
- 系统可能存在性能问题的潜在根源(缓冲区缓存污染)。
- 可能触发了特定的 Oracle Bug。
- 工作负载中存在极其特殊的访问模式(如复杂的并行查询)。
核心诊断思路是:通过 CAUSE 分析根源,通过 FREQUENCY 和 FILE#/BLOCK# 定位热点,最终通过与 V$SQL、V$SESSION 的关联分析找到引发该问题的具体 SQL 或会话。解决方式通常是优化SQL、调整并行度或应用Oracle补丁。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IT小Chen》
Oracle动态性能视图V$TEMP_CACHE_TRANSFER解析
39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