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习电工和工控知识的朋友的一点建议
引言
大家好,我是一名大龄失业人员,如今靠开发 ESim电工仿真软件 谋生。说白了,我就是个“卖软件的”。年纪上来了,话就多了,喜欢唠叨几句——虽然不一定都对,但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是我一路摸爬滚打换来的经验教训。如果你正在学习电工或工控知识,希望这些话能给你一点启发,少走些弯路。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吃过苦,挨过饿。从当初在工地搬砖、扛水泥的小工,一步步做到工厂电工、技术员、维修主管,最后以设备工程师的身份裸辞创业。这一路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全靠自己边干边学、跌跌撞撞地摸索前行。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不是因为我成功了,而是因为我经历过太多失败和迷茫。
到了我这个年纪,什么道理都懂了,可机会却早已悄然溜走。回望青春岁月,只剩下一声叹息:“俱往矣!”我相信,9.9成的朋友跟我一样——起点普通,成长路上无人指引,只能靠自己一点点试错、碰壁、再爬起来。等终于看清方向时,却发现时间已经不够用了。
我讨厌自私自利的人,讨厌背后使绊的小人,更痛恨那些用欺骗和无赖行为破坏社会规则的人。正是这些极少数人的存在,让扶老人成了风险,施舍乞丐变得犹豫,做好事反而被嘲讽为“傻”。他们攫取了眼前的利益,却让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不断攀升。我和我的作品,始终选择远离这样的人和事。我也呼吁每一位读者:守住良知,坚持诚信,讲道德,做好人。只有每个人都努力维护这份善意,我们才能共建一个值得信赖、温暖和谐的社会——而这,最终将惠及每一个人。
现实中,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多优势。他们的父母要么有见识、懂得规划,能提前为孩子避开陷阱、指明道路;要么有资源、有能力,可以直接为孩子铺路搭桥。这些,是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无法复制、也无力承担的。
而我们这些出身平凡的孩子,最大的困境不是懒惰,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方向。
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不知道该朝哪个领域深耕?
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起?
比如你想当一名电工,或者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可你连该看什么书、用什么工具、去哪里实习都不知道。没人教你,网上信息又杂乱无章,于是你犹豫、徘徊、焦虑,一拖再拖……结果呢?宝贵的青春就在这种迷茫中悄悄流逝。
按理说,最高效的方式是花钱买服务:请职业规划师、报培训班、找名师带教。但现实是,很多人根本没有这笔预算。睁开眼就要吃饭、租房、养家,哪有多余的钱去投资“未来”?更何况,学习从来不是一两天的事,吃住行、资料费、考证费……每一项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用最少的成本,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我不指望它能改变谁的命运,但我希望它能像一盏微弱的灯,在你迷茫的时候照亮脚下的路。告诉你该怎么学电工?怎么入门工控?怎么找到第一份工作?怎么一步步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一个缺乏指导的环境中,靠自己的智慧和坚持,杀出一条血路。
接下来的内容,包括:
为什么要学习电工或工控?
如何系统地学习?
怎样找到合适的工作?
如何持续提升自我?
每一点,我都结合亲身经历和多年观察,力求实用、接地气、可操作。
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导师,只是一个走过弯路、摔过跟头的普通人。但正因为如此,我说的话,你或许更能听得进去。
愿你在追光的路上,不再孤单。
我们一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 一位不愿向生活低头的老电工(ESim电工仿真的开发者)
为什么要学习电工或者工控知识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想要通过一次跃迁实现阶层改变并不现实。但我们可以脚踏实地,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选择一条相对稳定、有发展空间的道路,逐步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在众多职业路径中,电工和工业自动化控制(工控)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这类工作属于技术蓝领范畴,对理论和实操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因此入门阶段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积累经验。正因如此,竞争相对缓和,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年轻人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办公室类的工作,反而使得这个领域为踏实肯干的人留下了发展空间。
从社会需求来看,无论是制造业升级、基础设施维护,还是新能源、智能制造的发展,都离不开电气和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因此,电工和工控技术人员在当前和未来都具有稳定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或项目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非常紧缺,薪资水平也相应较高。
根据主流招聘平台的数据,一名具备基本技能的电工,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月薪普遍能达到6000元以上;而具备PLC编程、自动化调试等工控技能的技术人员,月薪过万已较为常见。即使是从事物业电工等基础岗位,工作环境和收入也普遍优于普通流水线工人,且工作时间相对规律,劳动保障更完善。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随着经验积累,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个人价值会逐步显现,薪资和职业发展空间也会随之增长。从初级电工做起,通过持续学习,逐步成长为电气工程师或自动化项目负责人,是许多普通人实现职业跃迁的可行路径。
当然,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兴趣和坚持。电工和工控工作涉及电路、设备、安全规范等专业知识,需要耐心和责任心,不适合盲目跟风。建议大家结合自身兴趣、动手能力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
总之,学习电工或工控知识,不一定能让人一夜致富,但它提供了一条靠技能立足、稳步提升生活质量的务实之路。对于愿意沉下心来学习和积累的普通人来说,不失为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职业方向。
(注:具体薪资水平受地区、企业、个人能力等因素影响,建议通过正规招聘渠道了解最新市场信息。)
如何去学习
当然花钱办事时效率最高的,条件允许的朋友直接找人做职业规划进培训班学习,这是正确的!
但能学进去能学好的关键是要有兴趣?所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如何让学习变的有趣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比如利用ESim电工仿真把理论知识在仿真软件上模拟出来,我们就会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成就感!其次学习要做好规划,至少我们心里要有个努力的方向。有的朋友说你这不是废话吗?哪有方向啊?根本不懂啊!这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观察身边混的比较好的一些人,他的工作有哪些内容?他天天在做哪些事情?他经常在学习什么?哪些内容我可以模仿?哪些知识我现在可以补充?在身边找个学习的榜样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窍门!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搜索,这是关键的!
入门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电工方面:
- 电工基础
- 电机拖动
- 传感器的种类以及应用
- 常见的工厂电路
工控方面:
5. 电工知识
6. PLC、上位机、组态软件等(建议学习汇川、西门子PLC)
7. 高级编程,如C#等
学习技巧
学习任何一门技术,尤其是电工这类实践性强的技能,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而应建立一套系统、可重复的学习方法。经过实践总结,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学习法,适用于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完整掌握过程。
一、科学的学习四步法
先学理论,理解原理
任何电路或设备的实现,都建立在清晰的理论基础之上。学习第一步,就是搞清楚“为什么”。比如学习家庭灯泡双控电路,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双控?两个开关如何协同控制同一个灯泡?
双控的核心是使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又称双联开关),通过改变电路通路状态来实现两地控制。
理解电流路径的变化:当任意一个开关状态改变时,电路通断状态随之改变,从而实现灯泡的开与关。
利用仿真工具进行模拟实践
理论懂了,下一步是动手“试”。但直接接线有风险,也不方便反复修改。这时可以借助仿真软件,如 ESim电工仿真,进行虚拟搭建。
在软件中放置电源、灯泡、两个单刀双掷开关和导线。
按照理论连接电路,模拟不同开关组合下的通断情况。
观察仿真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无论从哪个开关操作,灯都能被控制。
总结学习过程与经验
每完成一次学习,都要进行复盘:
哪里理解错了?比如是否误用了单控开关?
仿真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比如接线错误导致短路或灯不亮?
如何修正?修正后是否成功?
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点?比如开关的公共端、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区分。
对每个知识点重复以上步骤
电工知识体系庞大,但每一个知识点(如单控、双控、三控、两地启停控制、自锁互锁电路等)都可以用这套方法逐一攻克。坚持“理论→仿真→总结→再实践”的循环,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能力。
二、以“家庭灯泡双控电路”为例的完整学习过程
明确问题
目标:实现两个位置(如卧室门口和床头)都能控制同一盏灯。
查阅资料,理解原理
搜索“双控开关接线图”“单刀双掷开关工作原理”等关键词。
查看实物图或示意图,了解双控开关有三个接线端子:一个公共端(COM),两个受控端(L1、L2)。
理解电路逻辑:两个开关之间用两根导线连接(称为“来回线”),电源火线接入第一个开关的COM,灯的一端接第二个开关的COM,灯的另一端接零线。
使用ESim电工仿真进行仿真验证
在仿真软件中搭建电路,确保接线正确。
模拟操作:先闭合开关A,灯亮;再操作开关B,灯灭。反复测试不同组合,验证功能是否正常。
若灯不亮,检查接线是否错误,比如COM端接错、来回线接反等。
对比理论、仿真与现实
理论是理想化的,仿真接近真实但无物理限制。
实际布线中要考虑:电线颜色规范(火线红、零线蓝、地线黄绿)、开关安装位置、线路穿管、安全距离等。
通过对比,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三、遇到难题时的解决策略
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关键是如何应对:
回归理论,查漏补缺
很多“难题”其实是基础不牢。重新阅读教材或权威资料,把概念搞清楚。比如“为什么双控要用单刀双掷开关?”——因为需要切换电路路径。
善用关键词搜索
使用精准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或专业论坛中查找答案,例如:
“双控电路接线错误 常见问题”
“ESim 双控灯不亮 怎么办” 这样能快速定位解决方案。
合理利用AI工具辅助学习
如 DeepSeek、Kimi、通义千问等AI助手,可以:
解释复杂概念(用通俗语言)
提供接线图思路
帮助分析故障原因 但要注意:AI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自己的思考和验证。
必要时向他人请教
如果经过多次尝试仍无法解决,可以向老师、同事或有经验的朋友请教。但要注意:
先自己尝试解决,带着问题去问,说明自己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这样不仅能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也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核心能力:观察、思考、搜索
很多“粗心”其实源于“不懂”或“不思考”。真正的技术能力,体现在:
会观察:能发现电路中的异常现象(如灯微亮、闪烁)。
会思考:能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如零火线接反、感应电)。
会搜索:能快速找到可靠信息,避免走弯路。
这些能力,正是未来工作中独立处理技术问题的基础。
学习电工技术,没有捷径,但有方法。
坚持“理论先行、仿真验证、总结反思、反复实践”的学习流程,
配合“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精于搜索”的解决问题能力,
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扎实掌握,每一道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才是真正可持续、可迁移的学习之道。
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工具软件
作者一名从事电工仿真软件开发与推广的从业者,目前主要依靠 ESim电工仿真 这款工具谋生。坦率地说,我本质上就是一个“卖软件的人”。但我想强调的是:软件收费是行业常态,关键在于收费模式是否合理、透明。
ESim电工仿真始终坚持“大部分功能免费,核心进阶功能适度收费”的原则——这不仅是对用户负责,也是保障产品持续迭代与服务稳定的必要方式。目前,电脑版中的绝大多数控件完全免费开放;而手机版更是实现了90%以上功能的免费使用。我们深知用户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因此不会设置过高的门槛。
此外,我们有一个明确的产品更新机制:每当新版本发布后,旧版本将逐步停止维护与支持。这就带来了一个巧妙的“免费策略”:只要你持续关注官方动态,及时升级到最新版本,就能长期、稳定地享受大量免费功能,相当于“变相免费”使用核心工具。
这也提醒我们:善于观察规则、理解产品逻辑,才能最大化利用资源。不要只盯着“能不能白嫖”,而要学会“如何聪明地用”。
除了软件本身,人际资源同样是宝贵的财富。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正在从事自动化、电气工程或相关技术领域的工作,不妨多走动、多交流。请他们吃顿饭,聊聊行业见闻,既能拉近关系,也能潜移默化地获取实用知识和经验。
但请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味索取只会令人反感。我们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也应思考能回馈什么——也许是一次帮忙、一份资料分享,或仅仅是真诚的感谢。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结果。
再者,ESim学习平台提供了大量免费学习资料,涵盖基础入门到项目实战。建议大家系统整理,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如果发现资料缺失,也不必焦虑——互联网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内容,或在电商平台购买资料、课程来补足短板。
最重要的一点:当今社会早已不是单靠体力和毅力就能胜出的时代。AI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如果你还在“徒步前行”,而别人已经“搭乘飞机”,哪怕你再努力奔跑,也难以追赶。唯有善用工具软件提升学习与工作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如何去找工作
完成学习之后,下一步就是进入职场,开启职业生涯。如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规划路径:
有学历背景的朋友,可以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岗位切入;
没有学历优势的朋友,则可以从一线电工岗位做起,积累实操经验,后续再逐步晋升为技术骨干或工程师。
无论起点如何,只要方向正确、持续努力,终将实现职业跃迁。
要成功获得工作机会,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 打造一份出色的简历
简历是你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必须认真对待。
若有实习或工作经验,请详细描述工作内容、承担职责及取得成果;
若缺乏经验,则重点突出你掌握的技能,如PLC编程、电气图纸识读、变频器调试等;
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发布过作品(如仿真项目、接线视频、技术笔记),一定要附上链接或截图——这是你能力最直观的证明!
一份内容扎实、条理清晰的简历,远比空洞的自我评价更有说服力。 - 展现谦逊态度与整洁形象
外貌无法改变,但态度和形象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
穿着干净整洁,避免邋遢随意;
言谈举止谦和有礼,展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
懂得感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要知道:任何领导都没有义务必须录用你,但他们有权因为你的态度不佳而拒绝你。一个能力强但态度傲慢的人,往往不如一个能力稍弱却踏实肯干的人受欢迎。 - 做好充分的面试准备
接到面试通知后,务必针对目标公司和岗位做足功课:
如果应聘的是自动化公司的调试岗,就要准备好PLC编程案例、IO点测试流程、常见传感器(如光电、接近开关)的接线与调试方法;
提前了解该公司常用的品牌设备(如西门子、三菱PLC),熟悉其基本操作;
准备几个能体现你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案例,比如“如何排查电机无法启动的故障”。
充分的准备 + 扎实的专业知识 + 良好的沟通素质 = 高成功率的面试表现。
这个时代的竞争,早已不再是“谁更辛苦”的比拼,而是“谁更会学习、谁更懂工具、谁更能整合资源”的较量。
不要等待机会降临,而要主动创造条件;不要抱怨起点太低,而要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与人脉加速成长。
如何提高自己
干工控这行,说实话,累。每天面对一堆PLC、变频器、HMI、伺服电机,还有数不清的软件:STEP 7、TIA Portal、WinCC、博途、ESim……新东西层出不穷,感觉刚学会一个,下一个又来了。很多人说“学不动了”,其实不是学不动,是没找对路子,也没意识到——每多掌握一个工具,每多懂一个知识点,都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加筹码。
咱们别总想着“这不是我负责的”,就眼一闭、耳一塞。看见新设备进厂,别光看热闹,凑近点,看看别人怎么接线、怎么调试、怎么解决问题。哪怕听不懂,先混个脸熟。下次轮到你上手,就不会两眼一抹黑,心里发慌。机会从来不会敲门问你“准备好了吗?”,它只会问你“敢不敢上?”
领导要看一个技改项目的效果?别只会说“应该能行”。拿出点真东西——用ESim电工仿真把整个流程跑一遍,把运行状态、节能效果、故障点都模拟出来,再配上几张清晰的PPT,往会议室一放。领导一看:“哟,这小伙子懂技术,还会表达!” 你不仅把事说明白了,还把自己“秀”出去了。这种时候,谁还会说你“只会干活不会说话”?
记住一句话:别人会的,你不会,你就落后了。 这种落后,平时看不出来,可到了评优、升职、抢项目的关键时刻,差的就是那“会”和“不会”的一瞬间。那一瞬间,可能就决定了你接下来三五年的发展路径。
再往后走,咱们年纪上来了,总不能一辈子在车间爬电柜、蹲设备吧?很多人开始往管理岗、设计岗、设备工程师转。这些岗位确实轻松些,但人家要的也不是“老资格”,而是系统思维、沟通能力、项目把控力。你现在不开始准备,到时候拿什么去竞争?会来事的当管理,技术硬的搞设计,脑子活的自己干——哪条路都不容易,但哪条路都得提前铺砖。
所以,别等“以后再说”。现在每学一个软件,每搞懂一个原理,每多参与一次调试,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铺路。 工控这行,拼的不是谁更苦,而是谁更“会学”、谁更“会用”、谁更“看得远”。
总结
就像马老板常说的那句话:“你改变不了任何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特别真实。领导不会因为你抱怨设备老旧就马上更新,同事也不会因为你不会就主动教你全部本事。环境不会等你,项目不会延期。唯一能靠得住的,是你自己——你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坚持学。
那怎么改变自己?不是闷头苦干,而是要学会“观察、学习、思考、搜索”。
看见老师傅处理一个棘手故障,别转身就走,站在旁边多看两眼,心里默默复盘:他为什么先查这个点?信号链是怎么一步步排查的?
遇到没见过的模块,别等着别人喂答案,打开手机、打开电脑,搜手册、搜案例、搜视频,现在信息这么发达,99%的问题,网上早有人踩过坑、趟过路。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会提问,学会找答案。
更要学会“借力”。
我们身边有多少好工具被当成了摆设?ESim电工仿真能模拟电路,PPT能汇报,Excel能算数据,甚至手机里的电工助手APP都能查参数……别再说“不会用”“没时间学”。每一个工具,都是你能力的放大器。用得好,你一个人能顶一个小组的效率。
这个时代,拼的不是谁更苦、谁更累,而是谁更会利用资源、整合信息、快速成长。
你每多掌握一个搜索技巧,每熟练一个软件功能,每解决一个以前搞不定的问题,都是在给自己的价值加码。
人生目标不是喊出来的,是一步一步“搜”出来、“学”出来、“干”出来的。
改变不了世界,那就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强到机会主动来找你。
这才是我们工控人,最硬核的出路。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