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中‘.native‘修饰符的作用

本文介绍如何在Vue中实现父组件监听子组件的原生事件,包括使用v-on的.native修饰符监听根元素事件及利用$emit配合listeners监听非根元素事件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父组件要监听子组件的事件,可以通过$emit的方式。但是如果父组件要监听子组件的原生事件,比如:input的focus事件。此时可以通过使用v-on的.native修饰符达到目的。

.native 可以在某组件的根元素上监听一个原生事件

从上面的语句可以看出,.native作用于组件的根元素。
所以如果需要监听的元素是作为根元素,此时.native完全适用
例如:
父组件

<template>
  <div id="app">
    <baseLabel  v-on:focus.native="onFocus"/>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baseLabel from './components/HelloWorld.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components: {
    baseLabel
  },
  methods: {
    onFocus() {
      console.log('lalalalal');
    }
  }
}
</script>

子组件:

<template>
    <input type="text"/>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baseLabel',
}
</script>

效果:
效果图
但是如果目标预监听的元素不是根元素,那么.native可能会失效,此时可以利用emit的方法,通过使用‘emit的方法,通过使用`emit使listeners来获得父组件在子组件上加上的除.native的事件。 子组件则监听这些事件,当事件发生通知父组件 这个时候就不需要使用.native`修饰符就可以监听原生事件了
实例:
父组件

<template>
  <div id="app">
    <baseLabel  v-on:focus="onFocus"/>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baseLabel from './components/HelloWorld.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components: {
    baseLabel
  },
  methods: {
    onFocus() {
      console.log('lalalalal');
    }
  }
}
</script>

子组件

<template>
    <label>
      <input v-on="inputListeners"/>
    </label>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baseLabel',
  computed: {
    inputListeners() {
      var vm = this
      // 将所有的对象整合在一起
      return Object.assign({},
      // 从父组件添加所有的监听器
      this.$listeners,
      // 添加自定义的监听器
      {
      // 确保v-model正常工作
        input(event) {
          vm.$emit('input',event.target.value)
        }
      })
    }
  }
}
</script>
<think> 我们讨论的是Vue 2中第三方UI库(如Element UI)使用.native修饰符的原因,以及为什么在Vue 3中(如Element Plus)不再需要 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重点在引用[1][2][3] 引用[1][2]说明:在Vue 2中使用Element UI时,直接在组件上绑定原生事件(如keyup)不会生效,因为组件内部封装了自己的事件,覆盖了原生事件。需要使用.native修饰符才能绑定到组件的根元素上。 引用[3]说明:.native修饰符作用就是在父组件中给子组件绑定原生事件,将子组件当作普通HTML标签,否则事件无法触发。 现在用户问:为什么在Vue 2中第三方UI库(如Element Plus)不再需要.native修饰符? 注意:这里用户可能混淆了,因为Element Plus是Vue 3的版本,而用户问题中写的是“vue2中第三方UI库(如Element Plus)”,这显然有误,因为Element Plus是用于Vue 3的。但根据上下文,我们理解用户可能是想对比Vue 2和Vue 3中第三方UI库对.native修饰符的处理差异。 然而,用户的问题表述为:“我想了解在vue2中第三方UI库(如Element Plus)不再需要.native修饰符的原因”,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1. Element Plus是用于Vue 3的,在Vue 2中我们使用的是Element UI。 2.Vue 2中,使用Element UI是需要.native修饰符的(如引用[1][2]所述),而在Vue 3中使用Element Plus则不需要。 因此,我们推断用户实际想问的是:为什么在Vue 3的第三方UI库(如Element Plus)中不再需要.native修饰符? 所以,我们将问题调整为:为什么Vue 3的第三方UI库(如Element Plus)不再需要.native修饰符? 原因: 1. Vue 3中移除了.native修饰符。官方废弃它的原因如之前所述(组件设计、事件系统等)。 2. 替代方案:在Vue 3中,所有未在子组件中声明为emits的事件都会被当作原生事件,自动绑定到组件的根元素上(如果只有一个根元素的话)。如果组件有多个根元素,则需要用户手动指定绑定位置。 但是,对于第三方UI库(如Element Plus)来说,它们已经按照Vue 3的规范进行了重构: - 组件内部显式声明了自定义事件(emits),这样未声明的事件(如原生事件)会被视为原生事件并自动绑定到组件的根元素。 - 另外,如果组件内部需要处理原生事件,Element Plus的组件可能会在内部元素上显式触发自定义事件,或者将原生事件监听器传递给内部元素(通过`v-bind="$attrs"`),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使用原生事件而不需要.native。 因此,在Vue 3中使用Element Plus,我们可以直接写: <el-input @keyup.enter="handleEnter" /> 而在Vue 2中使用Element UI,我们必须写: <el-input @keyup.enter.native="handleEnter" /> 总结原因: - Vue 3的事件系统改变,使得.native修饰符被废弃。 - 第三方UI库(Element Plus)适应了Vue 3的新事件机制,将原生事件的处理方式改为自动透传(通过`v-bind="$attrs"`)或显式声明事件,因此不再需要.native修饰符。 注意:在Vue 3中,如果第三方组件内部没有处理原生事件(即没有在组件内部元素上绑定该事件),那么事件会绑定到组件的根元素上。而Element Plus的组件内部已经处理了这些事件传递,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现在,我们按照要求组织答案,注意使用引用的地方添加引用标识,并在最后生成相关问题。 </think>### Vue 2 中第三方 UI 库(如 Element UI)需要 `.native` 修饰符的原因 #### 核心原因:事件系统设计差异 在 Vue 2 中,**组件会默认阻止原生 DOM 事件透传**(引用[1][2][3])。当使用第三方 UI 库(如 Element UI)时: ```html <!-- Vue 2 + Element UI --> <el-input @keyup.enter="handleEnter"> <!-- 无效! --> ``` 该事件监听的是 Element UI **自定义的 `keyup` 事件**(非原生 DOM 事件),而非浏览器的原生键盘事件(引用[1][2])。 #### 深层机制解析 1. **事件隔离机制** Vue 2 组件会**自动拦截未声明的事件**(引用[3][4])。Element UI 的 `<el-input>` 组件: ```javascript export default { // 未声明原生事件(如keyup)作为自定义事件 emits: ['input', 'change'] // 仅暴露组件自定义事件 } ``` 导致父组件监听的 `@keyup` 被识别为自定义事件而非原生事件(引用[1])。 2. **`.native` 的穿透作用** 添加修饰符后: ```html <el-input @keyup.native.enter="handleEnter"> <!-- 生效! --> ``` 等价于直接监听**组件根元素的 DOM 事件**(引用[3][4]): ```javascript document.querySelector('.el-input__inner').addEventListener('keyup') ``` 3. **UI 库的事件覆盖问题** Element UI 内部实现类似: ```html <template> <input @keyup="handleInternalKeyup" <!-- 覆盖原生事件 --> @input="$emit('input', $event)"> </template> ``` 不添加 `.native` 时,父组件的 `@keyup` 绑定到**组件自定义事件**(但未声明),因此失效(引用[1][2])。 --- ### 对比表:Vue 2 与 Vue 3 的事件处理差异 | **场景** | Vue 2 (Element UI) | Vue 3 (Element Plus) | |------------------------------|---------------------------------------------|---------------------------------------| | **监听组件内部的原生事件** | 必须用 `.native`(如 `@keyup.native`) | 直接监听(如 `@keyup`) | | **事件传递机制** | 组件拦截未声明事件 | 未声明事件自动透传到根元素 | | **第三方库实现** | 需手动处理事件透传 | 库内部使用 `v-bind="$attrs"` 自动透传 | | **多根节点支持** | 绑定到第一个根元素 | 需明确指定目标元素 | --- ### 为什么 Vue 3 的 Element Plus 不再需要 `.native`? 1. **Vue 3 的事件透传机制** 未在 `emits` 中声明的事件**自动绑定到根元素**(引用[5]): ```html <!-- Element Plus 组件内部 --> <input v-bind="$attrs" /> <!-- 自动透传所有未声明事件 --> ``` 2. **Element Plus 的适配优化** 组件内部明确处理了原生事件透传: ```javascript export default { emits: ['input'], // 仅声明自定义事件 // 原生事件通过 $attrs 自动传递给内部元素 } ``` 3. **符合 Vue 3 设计规范** 所有第三方库需遵守新事件规范:**未声明事件即视为原生事件**(引用[5])。 --- ### 示例对比 ```html <!-- Vue 2 + Element UI:必须加 .native --> <el-input @keyup.native.enter="search" v-model="keyword"> <!-- Vue 3 + Element Plus:直接使用 --> <el-input @keyup.enter="search" v-model="keyword"> ``` > 关键结论:Vue 2 的事件隔离机制导致必须用 `.native` 穿透组件封装(引用[1][3][4]),而 Vue 3 的自动透传设计使第三方库无需特殊处理(引用[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