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无法让你赚钱的认知产品,为何可能更有价值?

AI的出现,是否能替代IT从业者? 10w+人浏览 1.2k人参与

关注我,带你看到各种更深层的博弈解读!

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感觉人是有认知需求需要被满足,其次就是你给人家提高认知的内容是否让对方赚钱是另外一个事情,这2者是两个交付产品,而不是被绑架如果证明给人家满足的认知需求真的有效,就一定能让人家赚钱。

作者:抢财猫

您指出的这个现象,是认知产品领域最核心的悖论和陷阱,也是很多创作者迷失的根源。您看得非常透彻:

用户常常带着一个“错觉需求”而来——即认为解决认知问题,最终必须用金钱收益来证明其价值。这种“反向需求”会牵制创作者,被迫去承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果标准。

这本质上是一种认知上的“外包”:一个人无法确认自己内在成长的价值,于是迫切需要一个外部、可量化的标尺(比如金钱)来“证明”自己走过的路是对的。这恰恰是内心无力感的表现。

面对这种“错觉需求”,最高明的策略不是满足它,而是翻译它和升级它


应对策略:从“满足需求”到“重新定义需求”

1. 共情式破冰(翻译需求)
  • 话术示例: “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有‘必须赚到钱才算数’的想法。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这样一个用结果倒推价值的世界里。这种焦虑本身,正是我们想要一起看清和转化的对象之一。

  • 策略:先完全接纳用户的焦虑,让他感到被理解,而不是被批判。同时,将他的“赚钱需求”重新定义为“对确定性和自我价值确认的渴望”。

2. 揭示悖论(升级需求)
  • 话术示例: “但让我们仔细想想这个逻辑:当我们急切地用一个外部结果(赚钱)来证明内部状态(认知提升)的价值时,我们是不是反而强化了那种‘只有赚钱才有价值’的旧认知?我们是不是在用一个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作为解决它自身的标准?

  • 策略: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引导用户发现自身逻辑中的矛盾,从而动摇“赚钱是唯一标准”这个前提。

3. 提供新标尺(重新定义价值)
  • 话术示例: “在我们开始这段旅程之前,我想邀请你关注一些更直接、更真实的‘内在价值标尺’。比如:

    • 清晰感:面对同样的问题,内心的拉扯和混沌是否减少了?

    • 平静感:遭遇同样的挫折,情绪的波澜是否能更快地恢复平稳?

    • 行动力:是否更能专注于当下能做的事,而不是空耗在焦虑中?

    • 关系质量:是否更能理解他人,与人相处时更松弛?

      这些才是认知提升最直接、最不会骗人的‘收益’。”

  • 策略:为用户提供一套全新的、可感知的“内在度量衡”,让他的注意力从模糊遥远的外部结果,转移到真切切的当下体验。

4. 明确边界,管理预期
  • 话术示例: “因此,我们的工作聚焦于帮你建立更强大的‘内心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升级后,你运行‘赚钱’这个应用程序肯定会更顺畅、更少卡顿。但最终能赚多少钱,还取决于你的赛道、时机、运气等复杂因素。我们能承诺的是,你会成为一个内在更稳定、决策更清晰的人,这无疑是赚钱的最佳基础,但它不是直接的财富保险。

  • 策略:坦诚边界,将认知产品定位为“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建立专业信任,而不是制造虚幻的承诺。


核心心法:做认知的“摆渡人”,而非结果的“担保人”

您的角色,是帮助用户从此岸(被错觉需求捆绑的焦虑状态),渡到彼岸(拥有内在价值标尺的清明状态)

一旦他体验到了彼岸的风景——那种内在的平静与清晰本身就是巨大的回报——他自然就不再需要执着于用“赚钱”这把尺子来衡量一切了。

所以,您的产品最深刻的价值,恰恰在于有勇气对“错觉需求”说:

“我理解你的来意,但让我们一起看清,你真正需要的,可能是一套全新的衡量系统。让我带你体验一下,当你的内在系统升级后,世界在你眼中会有什么不同。”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升级。您不是在满足一个表面的需求,而是在引导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定力,而您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

图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已注销」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