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图灵奖获得者-Kenneth Eugene Iverson

Kenneth Iverson因创造APL编程语言及其对交互系统实施、教育使用及编程语言理论和实践的贡献而获得1979年的图灵奖。他还在90年代发明了J语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Kenneth Eugene Iverson (12/17/1920—10/19/2004)

 

1979 第十四位 (1979 )

 

(Turing Award Citation)

 

Citation

For his pioneering effort i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mathematical notation resulting in what the computing field now knows as APL,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systems, to educational uses of APL, and to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ory and practice.

 

  ( Kenneth E. Iverson ) APL程序语言和(计算机)数学符号方面的先驱性的工作;表彰其在教育和普及APL语言和程序语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互式系统的实现工作。

 

 

APL(A Programming Languag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L_programming_language

 

http://www.engin.umd.umich.edu/CIS/course.des/cis400/apl/apl.html

 

 

History of APL: http://community.computerhistory.org/scc/projects/apl/

 

APL On the Net: http://www.chilton.com/~jimw/aplonnet.html

 

APL Developer Network: http://apldn.apl2000.com/default.aspx

 

Turing Award Lecture(图灵奖演讲文章)

 

Notation as a Tool of Thought. Commun. ACM 23(8): 444-465(1980)

 

Kenneth Iverson :

 

Kenneth Iverson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nneth_E._Iverson

 

Kennneth Iverson的名言和奇闻逸事 http://keiapl.info/anec

Kenneth Eugene Iverson生于19201217Alberta,加拿大去世于2004年多伦多加拿大。

 

Ken1951年从Queen's University获得其数学学士学位同年(1951)于哈佛大学获得其数学硕士学位195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其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1960KenIBM公司与Adin Falkoff合作发明了APL语言。

 

90年代Ken还发明了J语言。关于J语言的资料,可参见:

http://www.jsoftware.com/

http://www.cs.trinity.edu/~jhowland/math-talk/functional1/

http://en.wikipedia.org/wiki/J_programming_language   

另外,读者可参见计算机程序语言历史

http://www.levenez.com/lang/history.html#01

http://www.levenez.com/lang/

从图表中,读者可以清晰的了解从1954年开始的Fortran语言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发展与变迁。

 

值得注意的是,J语言的另一个发明人是来自中国香港的Roger Hui.关于Roger Hui的信息可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Roger_Hui

 

 

Kenneth Iverson历史照片:

 

 

130k
Ken at Kiln Farm with a prototype J Ultimate sportdisc (photo by Jana Michaud)

143k
Ken with Donald McIntyre at the J User conference 2000

182k
Ken and Richard Brown work in the evening at the "J in the Math Classroom" workshop in June 1999

123k
Taking a break

120k

 

  转自http://www.xtrj.org/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9e7ef05254f8 行列式是线性代数的核心概念,在求解线性方程组、分析矩阵特性以及几何计算中都极为关键。本教程将讲解如何用C++实现行列式的计算,重点在于如何输出分数形式的结果。 行列式定义如下:对于n阶方阵A=(a_ij),其行列式由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按行或列的奇偶性赋予正负号后求和得到,记作det(A)。例如,2×2矩阵的行列式为det(A)=a11×a22-a12×a21,而更高阶矩阵的行列式可通过Laplace展开或Sarrus规则递归计算。 在C++中实现行列式计算时,首先需定义矩阵类或结构体,用二维数组存储矩阵元素,并实现初始化、加法、乘法、转置等操作。为支持分数形式输出,需引入分数类,包含分子和分母两个整数,并提供与整数、浮点数的转换以及加、减、乘、除等运算。C++中可借助std::pair表示分数,或自定义结构体并重载运算符。 计算行列式的函数实现上,3×3及以下矩阵可直接按定义计算,更大矩阵可采用Laplace展开或高斯 - 约旦消元法。Laplace展开是沿某行或列展开,将矩阵分解为多个小矩阵的行列式乘积,再递归计算。在处理分数输出时,需注意避免无限循环和除零错误,如在分数运算前先约简,确保分子分母互质,且所有计算基于整数进行,最后再转为浮点数,以避免浮点数误差。 为提升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建议采用面向对象编程,将矩阵类和分数类封装,每个类有明确功能和接口,便于后续扩展如矩阵求逆、计算特征值等功能。 总结C++实现行列式计算的关键步骤:一是定义矩阵类和分数类;二是实现矩阵基本操作;三是设计行列式计算函数;四是用分数类处理精确计算;五是编写测试用例验证程序正确性。通过这些步骤,可构建一个高效准确的行列式计算程序,支持分数形式计算,为C++编程和线性代数应用奠定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